第一卷 不流于浓艳 不陷于枯寂

第一卷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原文】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译文】

一个欲求丰裕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因此他凡事都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因此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分刻薄吝啬。

【解说】

持守中庸之道,是修养心性的基本法则。古人说:“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如党偏颇,即随改正。”对某种事情太过专注,他的思想和精力都全部投入其中,他将被那件事情所同化,而失去自我的独立性。事物的运动总是围绕自己的结构中心而运动,这是为了稳定自身。一个人若是对某事太过浓厚,那么他稳定生命活动的中心场所首先遭到侵袭,即心情被客观之物占领,如此一来,他的心性必然失之于偏颇,也就危害了自己的生命。若是禁锢生命所需要的,那么,他的生命各个机能由于没有新的东西去促进和补充能量,生命就不可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运动,也就导致了生命的很快衰老。鉴于上面的分析,养生者必须持守中庸之道,把握住热与冷的辩证关系,这是保养生命的关键。

【例解】

老子不计名实

从前有叫士成绮的人,一心想见见圣人老聃。一天,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老聃,他对老聃打量一番,对老聃讲:“我以前听说夫子是一位圣人,所以不远万里来拜见夫子。今日得以见面,先生并非是我想象中的圣人,鼠穴里扒出来的垃圾混杂着米粒粮食,先生居然如此浪费食物,是不仁之举,也可想先生吃和穿的应有尽有,而这些说不准,是平时贪婪敛取而来。”

老聃看看来人,什么也没有听见似的,不作回答。

第二天,士成绮又来拜见老聃,他说:“昨天我出言不逊,中伤夫子,今天不知是什么缘故有所省悟,改变了昨天的错误想法。”

老聃说:“你是慕我巧智圣人之名而来,我自以为同巧智圣人没有关系,你是听到的名声,我是据实在所言。我还是我,人家以为我如何如何,我不计较。以前有人称我谓牛,我就被唤作牛,有人称谓我谓马,我就被唤作马。如果计较名实,人家给你相应称呼不接受,那就会给自己带来祸殃与不测。”

老聃看士成绮走路的样子,说:“看你容貌岸然高傲,目光突视,额头矜相,口齿尖利;身形魁梧巍峨,很像是拴住缰绳的奔马,身受羁绊而心志不已。即使你屈于强制地修炼一时,但一旦有隙就像脱弦的箭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再加上你遇事善于细察、精审,持才自负、骄矜,这很类似边塞僻境的一种人,这种人人们把他们叫做窃贼。”

心中过于留恋自我,对外又把自私自利的心思强加于事物或别人的身上,这种人,他的心理必定是没有爱惜生命的观念的,所以,他的行为都是在以欲为养的追求上,而这正是太过追求利欲的结果。

单字解释: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