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鄙俗不及风雅淡泊反胜浓厚
【原文】
衮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著一衮衣的朝士,转添许多俗气。故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译文】
在冠盖云集的高官显贵之中,如果能出现一位手持藜杖身穿粗布衣裳的雅士,自然就会增加无限清高风采;在渔子樵夫靠劳力讨生活的场合中,假如加入一个朝服华丽的达官,反而大煞风景增加很多俗气。由此可见,荣华富贵并不如淡泊宁静,红尘俗世并不如山野风雅。
【解说】
古代有清流与朝官两立的传统,在清议之士这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仿佛一为官便俗,一入林便清。事实上,决非在朝无雅士,山林无俗辈,关键要看人的品性是高雅还是低俗。从实际效果看,清议之士中有很多人真正是空口不办事,甚至常常贻误国家大事,而在朝官员不乏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为国为民造福之士,这中间,怎一个“雅俗”了得!
【例解】
不为身外之物所牵累
一个活得洒脱的人,不应为身外之物所牵累,不受富贵名利的诱惑,我行我素,也正如庄子在《则阳篇》中描述圣人那样:
“圣人,他们潜身世外能使家人忘却生活的清苦,他们身世显赫能使王公贵族忘却爵禄而变得谦卑起来。他们对于外物,与之和谐欢娱;他们对别人,乐于沟通,混迹人世而又能保持自己的真性;有时候一句不说也能用中和之道给人以满足,跟人在一块儿就能使人受到感化,父亲和儿子都各得其宜,各自安于自己的地位,而圣人完全是清虚无为地对待周围所有的人。圣人的想法跟一般人的心思,相比起来差距很远。”
清代学者于敏中">于敏中在自己耕耘的菜园门口,贴着这样一联:
今日正宜知此味;
当年曾自咬其根。
古语有云:“心静而菜根香。”对联把这一意思嵌进其中,自勉自励之情相当明显。从下句可以看到,当年作者的生活相当穷困,看来,现在的景况和从前是大不一样了,但他仍不忘菜根的味,而且强调“正宜知此味”。这种甘于淡泊的精神,是可贵的。此联确实为小菜园增添了光彩,有一句格言说:“人嚼得烂菜根,则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能吃苦耐苦,那么,在生活的道路上,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