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列传
【原文】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①人也。八世祖崇②,哀帝时尚书仆射。玄少为乡啬夫③,得休归,常诣学官④,不乐为吏,父数怒之⑤,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⑥,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筭术》⑦。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⑧。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注释】
①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
②崇:郑崇,字子游,很受哀帝信任,官至尚书仆射,为人刚直,常与宦官、幸臣董贤等斗争,后受佞臣诬陷,惨死狱中,《汉书》有传。
③啬夫:汉代掌管诉讼与收取赋税的人。《汉书》曰:“乡有啬夫,掌听讼收赋税。”
④休归:致仕,退休。学官:学校房舍,指学校或主管学务的官员。
⑤父数怒之:《郑玄别传》曰“玄年十一二,随母还家,正腊会同列十数人,皆美服盛饰,语言闲通,玄独漠然如不及,母私督数之,乃曰‘此非我志,不在所愿’也”。
⑥受业:跟从老师学习。
⑦“始通《京氏易》”等句:“三统历,刘歆所撰也。九章术,周公作也,凡有九篇,方田一,粟米二,差分三,少广四,均输五,方程六,傍要七,盈不足八,钩股九。”筭:即“算”。
⑧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韩诗》:汉初燕人韩婴所传之《诗》。
【译文】
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八世祖郑崇,在汉哀帝时任尚书仆射。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离任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为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第五元先为师,开始通晓《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筭术》。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感到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
【原文】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①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②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③,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④,闻玄善筭,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⑤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⑥。”
【注释】
①升堂进者:即“升堂入室”者,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升堂喻刚入门,入室喻达较高境界。升堂入室喻学问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程度。《论语·先进》:“由(指孔子弟子子路)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②高业:学业优秀。
③寻诵:寻绎诵读。寻:指“寻绎”(抽引推求)。
④考论:考查论证。图纬:图谶和纬书。
⑤喟然:叹气的样子。
⑥吾道东矣:《前书》曰:“田何授《易》于丁宽,学成,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东矣。’”
【译文】
马融的门徒有四百多人,登堂入室的有五十多位。马融素来对人怠慢而声望显赫,郑玄待在他的门庭之下,三年都不能见到他一面,他竟指派他身边学业优秀的弟子给郑玄传授学问。郑玄日夜推求学理诵读经籍,不曾有丝毫松懈倦怠。正好马融召集门徒考查论证图谶和纬书的象理,听说郑玄善于算学,便将郑玄召到楼上去见他,郑玄便趁机向他问询自己不能理解的疑难义理,问完之后就向他告辞回家去了。马融感慨地对门人说:“这位郑生现在离开了,我的教义就向东方传播了。”
【原文】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①,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②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③,遂隐修经业④,杜门⑤不出。时任城⑥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⑦;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⑧。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⑨!”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⑩,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绬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注释】
①客耕:租种别人的田地。东莱:郡名,治所黄县,在今山东掖县。
②党事:党锢之事。
③禁锢(ɡù):关押和监禁。
④经业:儒家经书之业。
⑤杜门:闭门。
⑥任城:在今山东济宁东南约四十里。
⑦《公羊墨守》:言《公羊》义理深远,不可驳难,如墨翟之守城也。《左氏膏肓》:说文曰:“肓,隔也。”心下为膏,喻《左氏》之疾不可为也。《谷梁废疾》:废疾谓有残疾而不能作事,言《谷梁》问题多而无用。
⑧发(bō):通“拨”,除去。针:以针刺治病。起:治愈。
⑩中兴:由衰落而重新兴盛起来。古今学: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义据:释义与考据。
遂明:彻底兴盛。遂:尽,完全。
【译文】
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家庭贫困,便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徒已有数百甚至上千人。
等到发生党锢之事,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一起受到关押和监禁,于是就暗暗地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出。当时任城何休正热衷于公羊经学,于是著述《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起初的时候,光武帝中兴汉朝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这些人为古文、今文经学争辩不休,后来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刘绬,加上郑玄与何休的对答,释义与考据都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便彻底兴盛起来了。
【原文】
灵帝末,党禁解①,大将军何进闻而辟②之。州郡以进权戚③,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④,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⑤见。一宿逃去。时年六十,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⑥,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⑦。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昔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⑧。郑君好学,实怀明德。昔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皆汉之名臣。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⑨,世嘉其高,皆悉称公。然则公者仁德之正号⑩,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昔东海于公仅有一节,犹或戒乡人侈其门闾,矧乃郑公之德,而无驷牡之路!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通德门’。”
【注释】
①灵帝末:指灵帝中平年间(184年—190年)。党禁:限制列名党籍人士活动的禁令。
②辟:征召。
③权戚:有权势的外戚。
④几杖: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汉制,年七十以上有德行的长者授几杖。此处指给郑玄以特殊的待遇。
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
⑥表:上表(推荐)。侍中:秦始置,原为正规官职外加官,因侍从皇帝左右,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⑦国相:指北海国国相。屣履:拖着鞋子走路,言急切见贤。“屣谓纳履未正,曳之而行,言趋贤急也。”造门:登门。
⑧异贤:尊贤。异:通“翼”(恭敬)。
⑨潜光隐耀:隐藏光采,常指隐居。潜光、隐耀,皆指隐藏光彩,才含而不露。
⑩正号:正式的名位,称尊号。
三事大夫:《尚书》称任人(行政官)、准夫(法官)、牧作(地方官)三事,《诗经》称司徒(掌土地役徒)、司马(掌军赋车马)、司空(掌筑城修路)为“三有事”或“三事大夫”,皆王左右之尊阶。
门闾:指家门、门庭。
矧(shěn)乃:况乃,即何况,况且,而且。驷牡之路:指四匹马能够并行的道路。驷牡,驾一车的四匹牡马。
门衢(qú):门前的道路。
高车:古代车篷高、供立乘的车。指高大的车,贵显者所乘。
【译文】
灵帝末年,限制列名党籍人士活动的禁令被解除后,大将军何进听说了郑玄的贤名便派人前去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便迫胁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了朝廷。何进为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以礼相待,待遇优厚。郑玄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而是头裹整幅头巾去见何进。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此时郑玄已经六十岁,他的弟子河内郡赵商等从远道而来的有数千之多。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担任侍中,郑玄也借父亲去世而不赴任。北海国国相孔融深深敬佩郑玄,急匆匆地拖着鞋子上门拜访郑玄,并且告诉高密县要为郑玄特设一乡,说:“从前齐国设置了‘士乡’,越国建立了‘君子军’,都是敬重贤人的意思。郑君爱好学问,实际上是心怀完美的德行。往昔的时候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都是汉朝的名臣。此外,南山四位须眉皓白的长者如有园公、夏黄公等,都隐藏光彩、隐居避世,世人赞赏他们高尚的节操,都全部称他们为‘公’。由此可见,所谓‘公’就是具有仁德之人的尊号,不一定是‘三事大夫’这类在朝中处于显位而有德之人。现如今郑君所在的乡应该称为‘郑公乡’。往昔的时候,东海国于公仅凭判决狱讼知名这一节操,尚且还有人告诫乡里人去增扩他的门庭,何况郑公具有如此完美的品德,能没有一车四马通行的道路吗?可扩大他家门前的道路,让路面容纳高大的马车通过,并命名为‘通德门’。”
【原文】
董卓迁都长安,公卿举玄为赵相①,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②,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玄后尝疾笃,自虑,以书戒子益恩曰:“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③,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④。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⑤。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⑥。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⑦,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⑧,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⑨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⑩。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恨。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注释】
①赵相:赵王乾之相也。
②建安元年:献帝建安元年(196年)。
③觐(jìn):进见,访谒。处逸大儒:谓处士隐逸之大儒。
④博稽:多方稽考。六艺:儒家经籍。传记:经书的注释。睹:发现。秘书:秘密书类,如宫禁藏书、谶纬图篆、朝廷机要文书等。纬术:纬书之学。
⑤播殖:亦作“播植”,播种,种植。娱朝夕:打发时光。
⑥贤良方正有道:指德才兼备类,为朝廷补充后备官吏的制度,即贤良方正有道科。大将军:指何进。三司府: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司。
⑦大雅:雅正大才。
⑧忖度(cǔnduó):揣测,思量。先圣:先世圣人,指孔子。元意:本意。
⑨萍浮:漂泊。
⑩宿素:往常,平素,谓德高望重者。案:同“按”。礼典:礼法。传家:“谓家事任子孙也。”《曲礼》曰:“七十老而传。”
自非:如果不是。拜国君之命:谓拜谢国君的厚意。命:吊问之辞。问族亲之忧:慰问忧烦之事。
咨:叹息。茕(qiónɡ)茕:孤独无依。同生:谓同父所生,因以指兄弟。
显誉:显赫声誉。僚友:同僚。
绂(fú)冕:古时系官印的丝带及大夫以上的礼冠,喻为官。绪:业。让爵之高:谓频被辟不就也。
末:最后(书信的末尾)。腐敝:朽坏。
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菲、薄(fěibó):减少。【译文】
董卓将都城迁到长安后,公卿大臣举荐郑玄任赵王的国相,因道路被阻断没有到达。正好遇上了黄巾军进犯青州部,于是转道到徐州去躲避战祸,徐州牧陶谦以师友的礼节接待了他。建安元年,郑玄从徐州返回高密县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黄巾贼军数万人,他们见到了郑玄都一齐下拜,互相约定并表示不敢侵入高密县境内。郑玄后来曾病情危重,自己思前想后,便写信给儿子郑益恩,告诫他说:“我家以前比较贫困,(不)为自己的父母兄弟们所包容,离开了处理卑贱冗务的吏职后,前去往日的周代、秦代的都城长安交游访学,往来于幽、并、兖、豫数州之间,得以谒见那些为官而学识渊博的通达之人,和避世隐居的硕学大儒,只要有所领会都随从并拱手致敬,所以于学问之事有所领受。于是多方稽考六艺,略览经书注释,时时能够发现秘籍和纬书之学的奥妙。年过四十的时候,才回到家里赡养亲族,并租借田地进行耕作种植,以此来打发时光消磨岁月。遇到宦官专横跋扈独揽权势,因此被列入党籍遭受禁锢,前后一共有14年,才蒙受朝廷的赦令,并被举荐为‘贤良方正有道’,受到大将军和三司府的征召。公车署两度征召,文牒相连姓名放在一起被争相召见的,都是宰相这一类。只有那些位居公相之位,德行美好、雅正大才,能够胜任志匡王室的大臣之职的人,才应该按照顺序被朝廷录用。我独自思量,不想在这方面担任什么职位。只是想着陈述先世圣人孔子的本意,思考着整理百家不同的思想,也差不多能够竭尽我的才力,所以不愿意听从征召的任命。没想到国家遭受黄巾的祸害,而我南北飘泊,又回到家乡。回到这里一年多了,现在已经七十岁了。家境向来衰落不振,又一再被耽误,按照礼法的要求,就应该将家事交付子孙。现如今我将年老的情形告诉你,将家事交付给你,我将闲居在家来安养身心,并将继续深思问学直到终了。倘若不是拜谢国君的厚意,慰问烦忧的亲族,祭拜祖先的坟墓,观看野外的生物,又何曾拄着拐杖出门远行呢!家里的事情不论大小,你都一一承担下来。我感叹你孤独无依只有一人,竟然没有同胞兄弟可以依靠。一定要勉力追求君子的道义,深入细致地研究而不要荒废,恭敬慎重你的仪容和举止,去亲近有品有行之人。显赫的声誉是由你的同僚去成就的,而美好德行的树立在于自己的意愿。如果获得了好的名声,对于你的生活也是很荣耀的,怎么能不深思啊!怎么能不深思啊!我虽然没有为官造福的功业,也颇有辞官让爵的雅量。我自以为对经籍有研究和维护之功而感到快乐,差不多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羞耻。最后,如果说心中不平,只是因为亡亲的坟垄还没有修筑好,所喜欢的各类书籍都已经朽坏了,不能在礼堂上将它们写成定本,留传给志趣相同的后世好学之人。太阳已经偏西快要到黄昏了,哪里还能谋求啊!家里现在稍稍强于过去,希望你多劳费体力、及时耕作而不误农时,不要忧虑饥寒之事。少讲究些饮食,也不要讲究穿戴,这两个方面节省,还能让我少一点遗憾。如果你忘记而不能记住这些,那也就算了吧!”
【原文】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①,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②。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③。绍客多豪俊④,并有才说⑤,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⑥,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⑦,咸出问表⑧,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⑨?”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⑩,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注释】
①总兵:统领军队。要:通“邀”。
②延:延请。升上坐:就上座。升:登。坐:座。
③容仪温伟:颜容温和,仪表魁伟。容仪:容貌举止,容貌仪表。温伟:态度温和,身体魁伟。
④豪俊:才智杰出之人。
⑤才说:犹才辩。
⑥异端:悖于伦常之说。
⑦方: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荀子·王霸》:“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辩对:申辩对答。
⑧出问表:超出问题本身。
⑨自赞:自我引荐。太山:即“泰山”。或谓《后汉书》作者范晔父名含“泰”,故讳。北面:古代尊长见卑幼,皆面南而坐,故也以“北面”指拜人为师。
⑩四科:谓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茂才:即“秀才”,优秀人才,因避汉光武帝名讳改“秀”为“茂”,为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科目。
左中郎将:宿卫侍从之官,属光禄勋(郎中令)。
大司农:中二千石,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
安车:可以坐乘的小车,故称安车,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之人,常赐安车。
【译文】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军队,派遣使者邀请郑玄,规模盛大地招待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便延请他就上座。他身高八尺,能饮酒一斛,眉毛秀美、眼睛明亮,颜容温和、仪表魁伟。袁绍的宾客有很多都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辩,见到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竞相提出种种不经的见解,各家纷纷起身向他发难。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并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此时汝南郡应劭也归依袁绍,趁机自我引荐道:“我是以前的泰山郡太守应中远,愿北面拜师自称弟子行不行?”郑玄笑着说:“孔子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考察学生,颜回、子贡这些人不称引自己的官阶门第。”应劭听后感到很惭愧。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但他都没有前去就任。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长吏接送。到朝廷后,郑玄就以生病为借辞自求回家。
【原文】
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①,今年岁在辰,来年岁②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③。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④,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⑤,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⑥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⑦赴会千余人。
门人相与撰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⑧《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袷⑨义》《六艺论》《毛诗谱⑩》《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
【注释】
①起:或作“离开”,亦可。
②岁:岁星,即木星。古人据木星12年行1周天,将周天12等分,以木星所在纪年,后配以12地支纪年。东汉用《四分历》后,岁法纪年废止。
③寝疾:即卧病。
④官度:即官渡,津名也,在今郑州中牟县城东北。《汉书音义》曰:“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洪沟,以通宋、郑、淮、泗,即今官度。”
⑤元城县:在今河北大名县东。
⑥遗令:遗嘱。
⑦缞绖(cuīdié):披麻戴孝。缞: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绖:古代丧服上的麻带子。
⑧《孝经》:《谢承书》载玄所注与此略同,不言注《孝经》,唯此书独有也。
⑨禘袷(dìxiá):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
⑩谱:按照类别或系统编排记录。《释名》:“谱,布也。布列见其事也,亦曰绪也,主绪人世类相继如统绪也。”
【译文】
建安五年(200年)春季,郑玄梦见孔子告诉他说:“起来吧,起来吧,今年岁星在辰,来年岁星在巳。”郑玄醒来后,用谶书来验核梦境,知道自己寿命应当结束了,过了不久就卧病在床。这时袁绍正和曹操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让他的儿子袁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从军队。郑玄迫于无奈,带病来到元城县,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74岁。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戴孝参加丧会的有一千多人。
门人在一起撰写郑玄回答诸位弟子问《五经》的语录,依照《论语》的体例编成《郑志》八篇。郑玄所有的注释有《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他又著述有《天文七政论》《鲁礼禘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所有加在一起共有一百多万字。
【原文】
玄质于辞训①,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②,称为纯儒,齐鲁间宗之③。其门人山阳郗虑至御史大夫④,东莱王基、清河崔琰著名于世⑤。又乐安国渊、任嘏⑥,时并童幼,玄称渊为国器⑦,嘏有道德,其余亦多所鉴拔⑧,皆如其言。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⑨;及融为黄巾所围,益恩赴难陨身⑩。有遗腹子,玄以其手文似己,名之曰小同。
【注释】
①辞训:文辞的训释。
②洽孰:与事切合而详尽。洽:合也。孰:通“熟”。
③纯儒:纯粹的儒者。齐鲁间宗之:齐鲁两地都很尊崇他。
④山阳:郡名,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部,治所昌邑(今金乡县西北四十里)。郗(xī)虑:字鸿豫。御史大夫:监察执法,主弹劾纠察官员过失,位仅次丞相,为三公之一。
⑤王基:字伯舆,魏镇南将军、安乐乡侯。清河:郡名,辖境在河北南部与山东西北部,治所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崔琰:字季珪,魏东(西)曹掾,迁中尉。
⑥乐安:县名,在今山东博兴东北。国渊:字子尼,魏司空掾,迁太仆。任嘏(qǔ):字昭光,魏黄门侍郎也。
⑦国器:国家的宝器,指可以治国的人才。
⑧鉴拔:谓识别选拔人才。
⑨孝廉: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
⑩陨(yǔn)身:亡身。
手文:手纹。
小同:《魏氏春秋》曰:“小同,高贵乡公时为侍中。尝诣司马文王,文王有密疏,未之屏也,如厕还,问之曰:‘卿见吾疏乎?’答曰:‘不。’文王曰:‘宁我负卿,无卿负我。’遂鸩之。”
【译文】
郑玄在文辞注释方面比较质朴,渊博通达之人颇有些讥刺他注释的繁多。至于说经传的研究可谓与事切合而详尽,被人称道为“纯儒”,齐鲁两地都很尊崇他。他的门人山阳郡郗虑官至御史大夫,东莱郡王基、清河郡崔琰在世上也很有名气。还有乐安县国渊、任嘏,当时都还是幼童,郑玄称赞国渊为国家的宝器,任嘏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余的也有很多人被识别、选拔为有用的人才,都像郑玄所说的那样。郑玄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郑益恩,孔融在北海郡国的时候,推荐他为“孝廉”;等到孔融被黄巾贼所围困的时候,郑益恩赶去拯救危难的局势而献出了生命。郑益恩有个遗腹子,郑玄因为这孩子的手纹很像自己,就给他取名叫做“小同”。
【原文】
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①。汉兴,诸儒颇修艺文②;及东京③,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④,异端纷纭,互相诡激⑤,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⑦。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⑧,删裁繁诬,刊改漏失⑨,自是学者略知所归⑩。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
【注释】
①文:指圣人的文章典籍。埃:尘也。
②颇修:大量修撰。艺文:六艺群书之概称。
③东京:谓东汉也。
④守文:指墨守旧说,恪守成规。滞固所禀:“禀,受;滞固犹固执也。言学者各守所见,不疏通也。”
⑤纷纭:(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诡激:怪异偏激,异于常情。
⑥章句:即剖章析句,汉儒所创的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重在于解释篇章字句,而不在阐发大义,亦泛指书籍注释。
⑦后生:年轻人。《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何晏集解:“后生,谓年少。”莫正:不能确定正确的经义。
⑧括囊:结扎袋口,犹囊括、包罗。大典:重要的典籍。网罗:本指捕捉鱼兽器具,喻招纳搜求。
⑨删裁:删减。繁诬:繁杂和捏造。刊改:修改订正。漏失:遗漏和失误。
⑩略知所归:稍知儒学大意。所归:指“指归”(主旨,意向)。
考:考较(查核,核实)。先儒:先世儒者。经训:经籍义理之解说。
长:推崇。
仲尼之门:谓儒家学问。过:越过,超出。
并专以郑氏家法:言范宁教授专崇郑学也。并专:全部集中。家法:古代学者师徒相传的学术理论和治学方法。
【译文】
论曰:自从秦朝焚毁六经以来,圣人的文典像尘埃一样漫灭。而汉朝兴盛以来,儒者们对六艺群书进行了大量的修撰;到了东汉的时候,很多学者都是经籍研究的各方面的名家。而那些墨守旧说之辈,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学说,于是各种违背经籍的学说繁多而杂乱,彼此之间怪异偏激,导致了经籍分成了数家;而每家又有多种学说,有的辨章析句甚而至于多达一百多万字,致使学习起来白白地劳烦精力而极少有建树,后来即使疑虑重重却无法进行匡正。郑玄囊括了重要的典籍,搜求各家学说,删减了各种繁杂和捏造之言,修改订正了很多遗漏和失误之处,从此以后学者们大略知道了一些学问的指归。我(《后汉书》作者范晔)的祖父豫章君(范宁)每每考校前代儒者们对经籍义理的解说,总是推崇郑玄,常常认为研究儒家的学问不能超过他了。等到豫章君传授门徒的时候,便全部集中用“郑氏家法”进行讲授了。
【原文】
赞曰:玄定义乖,褒修礼缺。孔书①遂明,汉章中辍。
【注释】
①孔书:谓六经也。
【译文】
赞曰:郑玄止住了经义乖悖的恶势,使得六经学问尽皆兴盛起来。
【评析】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是东汉著名经学大师。本传写经学大师郑玄潜心经学、淡泊名利、气节凛然的一生,显示他清醒的人生定位与恒久的价值追求。他对儒家经典的注释,长期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官方教材,收入九经、十三经注疏中,对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流传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可以说郑玄是东汉承先启后的伟大经学家,也是卓越的古籍整理学家;同时作为汉代重要的思想家,他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