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手定稿南唐中主李璟妙句
【原文】
南唐中主①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②,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③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④,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注释】
①南唐中主:即李璟,本名景通,后改名璟,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省)人,史称南唐中主。他多才多艺,善歌诗,在晚唐五代词中意境较高,有相当的修养。李璟存词四首,与后主李煜有《南唐二主词》传世。
②“菡萏”二句:出自南唐词人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③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出自屈原《楚辞·离骚》中“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句。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奠基人。
④“古今独赏”句: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云:“元宗乐府词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又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雪浪斋日记》云:“荆公问山谷云:‘作小词曾看李后主词否?’云:‘曾看。’荆公云:‘何处最好?’山谷云:‘一江春水向东流’。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安石误将李璟词作为李煜词。
【译文】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充满了百花凋谢荒芜残败,美人年龄衰老的感慨。古往今来的人却单单赏叹他“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句,从此可以知道要找到真正见解高明通达人意的人是多么不容易。
【评析】
在解词方式上,王国维虽然反对张惠言的深文罗织,但并不反对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此则引用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词句,并与屈原《离骚》中“哀众芳之芜秽”、“恐美人之迟暮”之意作直接对应,就体现了王国维的这一解词理念。“菡萏”两句字面上写秋风对荷花和荷叶的摧残,但李璟特别提到:香销的是“菡萏”,即尚未开放的荷花;残损的是“翠叶”,即尚未完全长成的荷叶。这些珍贵而稚嫩的自然之物在季节更替之际被无情毁灭,确实带有一些悲剧意味。屈原在《离骚》中哀叹众芳之凋零,忧虑美人之迟暮,其与李璟对菡萏、翠叶的凋零的忧虑,确实可以联想而及。再说屈原本身就是以香草美人作为基本喻体的,所以将李璟词中的菡萏、翠叶作为一种喻体,是有充分的中国传统语境的。
王国维在正面立说的情况下,对历史上若干学人特别垂青李璟此词“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而忽略“菡萏”两句,表达了怀疑和不满。冯延巳和王安石都认为“细雨”两句“警策”,应该是认为这两句从梦前小雨到梦中鸡塞到梦后玉笙,以时空的跨度来对比梦中与梦后情感上的巨大落差,实际上表达了李璟与时光“共憔悴”的心情。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语言高度简练准确,其表现力也是颇为突出的。但平心而论,若讲究词句的感发力量之强大的话,“菡萏”两句确实要胜出“细雨”两句。王国维锐眼识出“菡萏”两句的胜义,与他此前钻研中西哲学、认真探讨过人生意义的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
【参阅作品】
山花子
[五代]李璟
手捲真珠上玉钩①,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②,丁香空结雨中愁③。回首绿波三楚暮④,接天流。
【注释】
①真珠:同“珍珠”,此指珍珠串成的帘子。
②青鸟:传为王母所畜,曾替王母送信。此代指信使。
③丁香:一种木本植物,花蕾相缠结。
④三楚:泛指长江中游以南地区。
【鉴赏提示】
这首写春恨的词,格调与上一首相仿。请注意作者如何从时空中托出郁闷难遣、无可奈何的伤感。“青鸟”两句与“细雨”两句的造境,及两首词均以远望结,都可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