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国朝自太平兴国以来,以科举罗天下士,士之策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吕文穆公蒙正、张文定公齐贤之徒是也。及嘉祐以前,亦指日在清显。东坡《送章子平序》,以谓仁宗一朝十有三榜,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其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盖为士者知其身必达,故自爱重而不肯为非,天下公望亦以鼎贵期之,故相与爱惜成就,以待其用。至嘉祐四年之制,前三名始不为通判,第一人才是评事、签判,代还升通判,又任满,始除馆职。王安石为政,又杀其法。恩数既削,得人亦衰矣。观天圣初榜,宋郑公郊、叶清臣、郑文肃公戬、高文庄公若讷、曾鲁公公亮五人连名,二宰相、二执政、一三司使。第二榜,王文忠公尧臣、韩魏公琦、赵康靖公槩连名。第三榜,王宣徽拱辰、刘相沆、孙文懿公仆连名。杨真榜,资不幸即死,王歧公硅、韩康公绛、王荆公安石连名。刘煇榜,煇不显,胡右丞宗愈,安门下焘、刘忠肃公挚、章申公惇连名。其盛如此!治平以后,第一人作侍从,盖可数矣。
【译文】
宋朝自从太平兴国以来,用科举网罗天下的才士,士人的策试名字列在前面的有些人,不出十年官就升到三公或辅相了。文穆公吕蒙正、文定公张齐贤等人就是这样。等到嘉佑年以前,这些人也还可以不用多少时日就处在清高显赫的地位,苏东坡《送章子平序》说,宋仁宗一朝公布了十三次科举文榜,计算其中前三名,其三十九人,这些人中没有升到公卿地位的,只有五个人罢了。因为作为士人的人知道自己一定会显达,所以自爱自重而不肯做非份的事;社会公众的期望也认为他们会极其显贵,所以对他们都爱护尊敬,帮助他们成就功名,等待将来的用场。到嘉佑四年的制度改革,前三名开始时还当不上通判,第一名才能得到个评事、签判,一步步升到通判,又再任职期满,才投予馆阁大臣之职。王安石执掌政务,又把这种制度降了等级,恩惠的数量既然减削了,得到的人才也就衰减了。观察天圣年的首次科举名榜,郑公宋郊、叶清臣、文肃公郑戬、文庄公高若讷、鲁公曾公亮五人名次相连,两人做了宰相,两人参执政事,一人做了三司使。第二次名榜,文忠公王尧臣、魏公韩琦、康靖公赵槩名次相连。第三榜,宣徽使王拱辰、宰相刘沆、文懿公孙仆名次相连。杨真那一榜,杨真不幸死去,岐公王硅、康公韩绛、荆公王安石连名。刘辉那一榜,刘辉没有显贷,右丞胡宗愈、门下降郎安焘、忿肃公刘挚、申公章惇名次相连。人才是这么繁盛!治平以后,第一名当上侍从,大概可以数过来了。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