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 闺智 不让须眉

第九部闺智不让须眉

【原文】

士或巾帼,女或弁冕①;行不逾阈②,谟能致远;睹彼英英,惭余谫谫③。集“雄略”。

【注释】

①弁冕:男子所戴之冠。

②阈:门槛。

③谫谫:浅薄。

【译文】

有时男人装扮成妇人,有时女人会装扮成男子;她们的行动完全可以成为楷模,在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看看那些妇女的英雄事迹,我们这些男子都要汗颜三分。因此集为“雄略”卷。

齐姜张后

【原文】

晋公子重耳出亡至齐,齐桓妻以宗女,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留齐五岁,无去心。赵衰、咎犯辈乃于桑下谋行,蚕妾①在桑上闻之,以告姜氏。姜氏杀之,劝公子趣②行,公子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姜氏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子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张氏司马懿后③也,有智略。懿初辞魏武命,托病风痹不起。一日晒书,忽暴雨至,懿不觉自起收之,家唯一婢见,后即手杀婢以灭口,而亲自执爨。

〔评〕五伯桓、文为盛,即一女一妻,已足千古。【注释】

①蚕妾:宫中养蚕的女奴。

②趣:抓紧。

③后:司马懿的妻子是在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被追封为皇后的。

【译文】

晋公子重耳出奔齐国,齐桓公把宗族中的姑娘嫁给他为妻,并且还送给他二十辆马车,重耳安然接受了。重耳在齐国住了五年仍然没有想离开的意思。随行的家臣赵衰、咎犯等人聚集在桑树下商议,这时正好有养蚕的女奴在树上采桑叶,偷听到了他们的计划,就将所听到的告诉了姜氏。姜氏将养蚕女给杀了,并劝重耳离开齐国。重耳说:“人生求的就是安乐,何必去管其他的事情呢?”姜氏说:“夫君是一国公子,被迫出奔到齐国,追随夫君的臣子个个都愿意为夫君效死命。夫君如果不急于重返晋国夺位报答臣子,只是一味留恋妻子和贪图享乐,臣妾实在是为夫君感到惭愧。现在如果不回晋国,那什么时候才会有成功的一天呢?”于是姜氏和赵衰等人合谋,把重耳灌醉抬到车上,离开了齐国。

司马懿的妻子张氏,聪明有谋略。当初司马懿推辞了魏武帝曹操的任命,假装自己中风,卧病不起。有一天司马家晒书,忽然下起一阵暴雨,司马懿竟然不自觉地跑去收书,家中只有一名婢女看见,张氏立即将那名婢女杀了灭口,自己则接替了婢女煮饭的工作。

〔评译〕春秋五霸中,以齐桓公晋文公的声名最盛,靠一女一妻,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刘知远夫人

【原文】

刘知远至晋阳,议率①民财以赏将士。夫人李氏谏曰:“陛下因河东创大业,未有惠泽及民,而先夺其生资,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请悉出军中所有劳军,虽复不厚,人无怨言。”知远从之,中外②大悦。

【注释】

①率:计算。

②中外:朝廷内外。

【译文】

刘知远到晋阳之后,想要让百姓按人口交纳捐钱来犒赏将士。夫人李氏劝谏他说:“陛下凭借河东而拥有江山。即位初期,还没有恩惠百姓的措施,就先要剥夺他们的财产,这恐怕不是一位初登帝位的天子拯救百姓的做法。臣妾建议陛下使用府库中的资财来犒赏三军,虽然赏赐不算非常丰厚,但是这样做不会招致百姓的怨言。”刘知远采纳了夫人的建议,朝廷内外都非常高兴。

李景让母

【原文】

唐李景让①母郑氏,性严明。景让宦达,发已斑白,小有过,不免捶楚。其为浙西观察使,有牙将逆意,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出坐厅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②,岂得以国家刑法为喜怒之资,而妄杀无罪,万一致一方不宁,岂唯上负朝廷,使垂老之母含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哉?”命左右褫其衣,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良久乃释,军中遂安。

〔评〕按郑氏早寡,家贫子幼,母自教之。宅后墙陷,得钱盈船,母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若矜③我贫,则愿诸孤学问有成,此不敢取。”遽掩而筑之,盖妇人中有大见识者。景让弟景庄,老于场屋。每被黜,母辄挞景让。此事可笑,然景让终不肯属主司,曰:“朝廷取士,自有公道,岂可效人求关节乎?”其渐于义方深矣。

【注释】

①李景让:唐时名臣,官至太子少保。

②方面:一方地区。

③矜:怜悯。

【译文】

唐朝人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是位个性严谨、处事明快的人。李景让显达时,已是发色斑白,但只要有一点小过错,仍会遭到母亲的鞭打。当李景让出任浙西观察使时,有位副将违反李景让的命令,李景让大怒之下,令人鞭打副将,没想到竟因此将副将打死。士兵们听说这件事,都感到愤恨不平,想发动兵变。李母得到消息后,就由后室走到厅堂坐下,要李景让站在庭下,责备他说:“天子交付给你军权重责,怎能以个人的喜怒而随意动用刑法,妄杀无罪之人,万一因此而导致变乱,你岂不是辜负朝廷厚恩,又使老母含羞入地,要我拿什么脸面去见你地下的祖先?”郑氏遂命左右剥去儿子的上衣,要鞭打他的脊背,左右副将都为李景让求情,过了许久,郑氏才答应原谅李景让一次,军中的情绪也得以平复。

〔评译〕郑氏很早开始守寡,家境贫穷,儿子年纪又小,郑氏亲自教导儿子。有一天,家中宅壁突然崩塌,在宅壁间竟然藏有大批钱财,郑氏祝祷上苍说:“我听说不劳而获会招致灾祸,上天若是可怜我身家穷困,请保佑我的儿子日后能学有所成,至于这笔钱财,我不敢动用。”于是仍将这笔钱财用土掩埋,这郑氏可说是位有见识的妇人。李景让的弟弟景庄,考一辈子试始终没有中。每次落榜,李母就鞭打景让,这事就显得李母的可笑。但李景让始终不肯派任弟弟官职,他说:“朝廷任官自有一定原则,我怎可失节学别人说呢?”这句话对标榜正义的人来说,实在值得深思。

洗氏

【原文】

高凉①洗氏,世为蛮酋,部落十余万家。有女,多筹略,罗州刺史冯融聘以为子宝妇。融虽世为方伯②,非其土人,号令不行。洗氏约束本宗,使从民礼;参决词讼,犯者虽亲不赦。由是冯氏得行其政。高州刺史李迁仕遣使召宝,宝欲往,洗氏止之曰:“刺史被召援台,时台城被围。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召君,此必欲质君以发君之兵也!愿且勿往,以观其变。”数日,迁仕果反,遣主帅杜平虏将兵逼南康。陈霸先使周文育击之,洗氏谓宝曰:“平虏今与官军相拒,势不得还;迁仕在州,无能为也,君若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卑词厚礼,告之曰:‘身未敢出,欲遣妇参。’彼必喜而无备,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昌言输赕③,得至栅下,破之必矣。”宝从之,迁仕果不设备,洗氏袭击,破走之。与霸先会于灨石,还谓宝曰:“陈都督非常人也,甚得众心,必能平贼,宜厚资之。”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粤,数州宴然,共奉夫人为“圣母”。

隋文帝时,番州④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⑤多叛,夫人遣长史上封事,论安抚之宜,并言讷罪状。上置讷于法,敕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所至皆降。及卒,谥“诚敬夫人”。

〔评〕智勇具足,女中大将。【注释】

①高凉:在今广东阳江西。

②方伯:州刺史。

③输赕:古时指南方的少数民族以财赎罪。

④番州:今广州。

⑤诸俚獠:指广东各部族。

【译文】

南北朝时期,高凉的洗氏,世代都是蛮人的酋长,部落有十万多家。洗氏有个女儿足智多谋,罗州刺史冯融为儿子冯宝求亲,娶该女为媳妇。冯融虽然世为刺史,但是不是当地人,他的号令在当地无人听从。洗氏入门之后首先做的就是约束本族的族人,使他们遵守当地的风俗;遇到诉讼,虽然亲人犯法也不宽恕。从此以后冯氏就能顺利地推行政务了。高州刺史李迁仕派使者召请冯宝前往高州。冯宝正要前去,洗氏阻止说:“当初台城被围困的时候,朝廷征召李刺史去救援,李刺史却称病不肯去。现在他铸造兵器、聚集兵众,如今又召你去,这一定是想要扣押你做人质,好要挟你发兵帮助他。先不要去,等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几天之后,李迁仕果然叛乱,并且派手下大将杜平虏率领军队进逼南康。陈霸先周文育迎战。洗氏对冯宝说:“杜平虏迎战官兵,一时间不会回到高州,而李迁仕在高州也没有办法救援杜平虏。如果是夫君率军而去,李迁仕必定会和夫君交战,夫君不如派人带上厚礼,言辞谦卑地对李迁仕说:‘我不敢自己率兵,只好请妻子代替我前往。’他听后一定会非常高兴,松懈了防备,到那时我再率领一千多人徒步担着杂物,声称献礼赎罪,等到达他营前的时候再发动突然袭击,一定可以将他击败。”冯宝按照妻子所说的去做,李迁仕果然放松了防备,遭受洗氏的突然袭击之后逃跑了。洗氏和陈霸先在灨石相遇,回家之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器宇非凡又深得人心,一定能平定乱贼,我们应当全力支持他。”冯宝死后岭南地区发生大乱,洗氏全力安抚百粤各族,数州又恢复了平静,百姓们共同尊奉洗氏为圣母。

隋文帝时期,番州总管赵讷贪财暴虐,部族纷纷起义反叛。洗夫人请长史上书文帝,建议要安抚部族,并且列举了赵讷的罪状。文帝将赵讷治罪之后,特地让夫人招抚宣慰逃亡或者叛变的部族,夫人亲自用车盛载着天子的诏书,亲自担任朝廷使者,遍访了十多个州,宣扬文帝安抚部族的圣德,所到的州郡,土人都纷纷归顺。她死以后,谥号为“诚敬夫人”。

〔评译〕洗氏智勇双全,堪称女中豪杰。

谢小娥

【原文】

谢小娥者,豫章估客①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段氏。故二姓常同舟,贸易江湖间。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皆为劫盗所杀,二姓之党歼焉。小娥亦伤脑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净悟。初,小娥父死时,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猿,门东草。’”又数日后,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能解,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历年不得。至元和八年,李公佐②罢江西从事,泊舟建业,登瓦官寺阁。僧赍物为李述之,李凭栏书空,疑思嘿虑,忽然了悟,令寺童疾召小娥,谓之曰:“杀汝父者申兰,杀汝夫者申春也,其日‘车中猿’者,车字之中乃‘申’字,申非属猴乎?草下有门,门中有东,‘兰’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一日,是‘春’字。其为申兰、申春可明矣!”小娥恸哭再拜,密书四字于衣,誓访二贼以复其冤。更为男子服,佣保江湖间。岁余,至浔阳郡,见纸榜子③召佣者,娥应召,问其主,果申兰也。娥心愤貌顺。(边批:大有心人。)在兰左右,积二岁余,甚见亲爱,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之。每睹谢之衣物器具,未尝不暗泣。兰与春,宗昆弟也,春家在大江北独树浦,往来密洽。一日春携大鲤兼酒诣兰,至夕,群贼毕至。酣饮,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覆寝于庭,小娥潜锁春于内,(边批:贼在掌中,从容摆布。)抽佩刃先斩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货至数千万。初,兰、春有党数十人,暗记其名,悉擒就戮。时浔阳太守张公嘉其孝节,免死,娥竟剪发为尼以终。(边批:还当旌异,岂特免死?)

〔评〕其智勇或有之,其坚忍处,万万难及。

【注释】

①估客:商人。

②李公佐:唐朝进士,本篇其实即是他所作的传奇小说《谢小娥传》。

③纸榜子:纸做的招贴告示。

【译文】

谢小娥是豫章商贩的女儿。在她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将她许配给了历阳人段氏,两家常常同船往来江湖之间做生意。谢小娥十四岁那年正式过门,但是没有多久父亲和丈夫就遇上贼匪被劫杀了,两家的亲友都无一幸免。谢小娥自己也伤了头,折了脚,掉入江中漂流,后来被其他商船救起,一晚上才活过来。从此谢小娥就开始了流浪乞讨的生活,最后来到上元县,投靠了妙果寺尼姑净悟。当初,谢小娥父亲死的时候,小娥曾经梦到父亲对自己说:“杀我的人,‘车中猿,门东草’。”几天以后,又梦到丈夫说:“杀我的人,‘禾中走,一日夫’。”谢小娥想不出这两句话有什么意思,就写下这些话,到处求访智者解答语谜,但是过了多年之后仍然没有解开。唐宪宗元和八年,李公佐辞了江西从事之官后乘船来到建业,登临瓦宫寺楼阁,寺中的僧人将谢小娥的遭遇告诉了李公佐。李公佐靠在栏杆上用手指不停地在空中比划,一面沉吟思索,突然解出语谜,赶紧让寺中小童将谢小娥叫来,对她说:“杀你父亲的人叫申兰,杀你丈夫的人叫申春。所谓‘车中猿’,‘车’的中间是一个‘申’字,而且‘申’不就是属猴吗?草下面有门,门中有东,这是个‘兰’字,而‘禾中走’就是穿田而过,也是一个‘申’字。‘一日夫’,‘夫’上面有‘一’笔,下面有个‘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因此杀害你父亲和丈夫的人很明显地就是申兰和申春。”谢小娥听后痛哭不止,再次叩头拜谢李公佐,并在衣服内里上写下了‘申兰申春’四个字,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两个贼人,为自己的父亲和丈夫报仇。从此,谢小娥改换男装,为人佣工。一年以后,谢小娥来到浔阳,看到有人贴出告示招佣人,谢小娥便前去应征,询问主人的姓名,发现是申兰。谢小娥心头涌起一股恨意,但是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边批:谢小娥是个有心人。)两年多过去了,谢小娥在申兰身边非常得宠,凡是财物收支都要交由她经手。谢小娥每当看到故人的衣物,只能暗自流泪伤心。申兰和申春是同宗兄弟,申春住在江北的独树浦,兄弟两个人感情非常好,来往密切。一天,申春带来一条大鲤鱼、水果以及好酒来探望申兰,兄弟俩以及其他贼人酣饮到半夜,后来其他贼人都相继离开了,只剩下申春醉倒在内室中,而申兰也不胜酒力,醉卧在庭院里。谢小娥暗中把申春反锁在内室,(边批:贼人在掌握之中,可以从容摆布。)抽出佩刀,割下了申兰的脑袋。然后邀集邻人帮忙,擒拿下被锁在内室的申春。经过清理,他们历年所虏获的财货,总共有数千万之多。申兰、申春还有数十个党羽,谢小娥平时早就已经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将他们一一擒下斩杀。当时浔阳太守为了嘉勉谢小娥的孝行,免去了谢小娥杀人的死罪。后来谢小娥竟削发出家,终身为尼。(边批:还应该表彰谢小娥的行为,怎么能只免死呢?)

〔评译〕一般人可能会有谢小娥的智慧和勇气,但是这份多年来寻访贼人的坚忍精神,却是万万不及的。

红拂

【原文】

杨素守西京①日,李靖以布衣献策。素踞床而见,靖长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倨见宾客。”素敛容②谢③之。时妓妾罗列,内有执红拂④者,有殊色,独目靖。靖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边批:见便识李靖。)靖具以对。妓诵而去。靖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靖视,则紫衣红拂纱帽人,杖一囊,问之,曰:“杨家红拂妓也。”延入,脱衣去帽,遽向靖拜,靖惊答之,再叩来意,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故来相就耳。”靖曰:“如司空何?”曰:“彼尸居余气,(边批:又识杨素。)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甚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问其姓,曰:“张。”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辞气语,真天人也。靖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履。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⑤而去,将归太原。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靖方刷马,忽有一客,中形,赤髯如虬,策蹇驴而来,投革囊于驴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边批:便知非常人。)靖怒甚,欲发,张熟视客,一手映身摇示靖,令勿怒。(边批:又识虬髯客。)急梳毕,敛衽前问其姓,客卧而答之,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其第几,曰:“行三。”亦问妹第几,曰:“最长。”客喜曰:“今日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靖骤拜之,遂环坐,问煮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靖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复索酒饮,于是开革囊,取下酒物,乃一人首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乃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又曰:“观李郎贫士,何以得致异人?”靖不敢隐,具言其由,曰:“然。故知非君所致也,今将何之?”曰:“将避地太原。”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吾将访之。”靖因言州将子李世民,客与靖期会于汾阳桥,遂乘驴疾去。及期候之,相见大喜,靖诈言客善相,因友人刘文靖得见。“世民真天子矣!”废然而返,遂邀靖夫妇至家,令其妻出见,酒极奢,因倾家财付靖,文簿匙锁,共二十床,曰:“赠李郎佐真主立功业也。”与其妻戎服跃马,一奴从之。数步遂不复见。靖竟佐命,封卫公。

〔评〕吴长卿曰:“红拂见卫公,自以为不世之遇,视杨素蔑如矣;孰知又有一虬髯也,视李郎又蔑如矣。惜哉,不及见李公子也!”

【注释】

①西京:隋朝以长安为西京。

②敛容:改作郑重的脸色。

③谢:表示歉意。

④红拂:红色的拂尘。

⑤排闼:撞开门。

【译文】

隋朝的杨素镇守长安的时候,李靖以平民身份求见杨素杨素坐在椅子上,态度傲慢地接见了李靖李靖杨素深深行礼之后,说:“天下将要大乱,英雄群起。杨公身为国家重臣,理应谦恭下士,网罗豪杰引为心腹,怎么能坐在椅子上接待客人呢?”杨素听完这番话后,就急忙改变了态度道歉。当时杨素身边围绕着好几名侍妾,其中一位手拿红拂的侍妾长得最漂亮,她对李靖的言行特别注意。当李靖告辞离开之后,她特地跟随李靖出去,站在台阶上手指小吏说:“赶快去问问刚才离去的那位客人,他科举功名第几,现在家在哪里?”(边批:见第一面就知李靖不是一般人。)李靖都详细回答了小吏,那侍妾在一旁听完之后,又默默复诵了一遍才进入屋子。李靖回到旅店后,睡到半夜五更天时,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并且很小声地叫他的名字。他打开房门一看,看到一位身穿紫衣,头戴纱帽,拄杖拿一只口袋的人。李靖询问,回答说:“杨家拿红拂的侍妾。”便请她进入屋中。侍女脱去外衣、纱帽,向李靖行礼,李靖惊慌答礼,并问明她的来意,她说:“我服侍杨司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看到过不少天下豪杰,可是从来没有一位可以和阁下相比,因此特别前来投靠。”李靖听了这番话后,就问她杨素的为人,她回答说:“他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边批:又了解杨素。)不值得去害怕。许多侍女眼看日后没有指望,都纷纷离开他,已经很多了。而杨公也不怎么追究她们的离去,我的计划很周密,阁下不必怀疑。”李靖问她的姓名,她只回答说:“姓张。”再问她家中排行,她回答说:“排行老大。”李靖看她的容貌举止,以及说话的语气,简直如天人一般。李靖意外得到红拂女,心中既高兴又害怕,然而下意识中又总感觉不妥,总感觉门外有偷听者的脚步声。几天之后,传出追捕红拂女的消息,但是言辞还不是非常的严峻。李靖觉得事不宜迟,立即让红拂改扮成男装,骑马冲出大门,奔向太原。两人途中经过灵石,投宿在客栈里。一天,厨房的炉火上正在炖着一锅肉,肉要熟了,红拂女披散着一头及地的长发,站在床前梳头,李靖在客栈外洗马,突然有一位客人来到客栈门口,他中等身材,蓄着满腮红胡子,骑着一匹跛腿驴,下了驴之后,把行囊丢在驴前,然后就进入客栈,取过一只枕头斜躺在床上,一双眼睛却一直盯着红拂女梳头。(边批:一看便知不是一般人。)李靖见到后非常生气,正想要发火,可红拂女在观察这位客人的举动之后,却用身体挡住那个人的视线,摇手制止了李靖,让他先不要发脾气。(边批:又知虬髯客不是常人。)红拂女赶紧梳完头,整理好衣裳,然后上前行礼,问客人姓名,客人躺在床上回答说:“姓张。”红拂女说:“我也姓张,算起来应是你的妹妹了。”急忙参拜。又问虬髯客在家中的排行,虬髯客答:“排行老三。”又问红拂女的排行,红拂女说:“我排行老大。”虬髯客高兴地说:“今天有幸认了一个妹妹。”红拂女招呼说:“李郎,来见三哥。”李靖向他行礼致意,于是三个人围坐着闲谈,虬髯客问李靖炉上炖的是什么肉,李靖答:“是羊肉,好像快熟了。”虬髯客说肚子饿了,李靖出去买来胡饼,虬髯客从腰中抽出一把匕首切肉,三个人一面配着饼吃肉,又要酒来喝,虬髯客从皮囊中拿出下酒菜,原来是一颗人头和一副人的心肝,虬髯客把人头放回袋中,用匕首切开心肝,邀李靖一起吃,并且说:“这个人是天底下最忘恩负义的人,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找到他并砍下了他的头。”接着又说:“我怎么看李郎你都只是一个穷书生的样子,你是怎么得到这位绝世美人的呢?”李靖不敢有所隐瞒,就将结识红拂女的经过说给了虬髯客听。虬髯客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想光凭你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获得美人心,那么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呢?”李靖回答:“想暂时去太原避一阵子。”虬髯客说:“据术士观察星象,说太原上空有股不寻常的云气,我也想要去太原看一看。”于是李靖谈到自己将去拜访李世民,并和虬髯客约在太原汾阳桥碰面,说完虬髯客就骑上驴走了。到了两个人约定的日期,虬髯客和李靖都依约而来,两个人再度碰面都十分高兴,李靖假称虬髯客会看相,托友人刘文靖介绍去见李世民,两个人一见面,“李世民是个真命天子。”虬髯客说,就颓丧地回家。于是虬髯客邀请李靖夫妇来到自己家中,介绍妻子和他们认识,酒宴十分奢华,另外变卖了家中的财物,将变卖的钱财,装了满满二十床的东西,说:“赠给李郎辅佐真主建功立业。”他自己却和妻子穿着军服跨上快马,带着一名奴仆飘然而去了,一眨眼便看不到踪影了。后来李靖辅佐李世民统一了天下,被封为卫国公。

〔评译〕吴长卿说:“红拂女李靖,以为遇见当世奇才,把杨素看得一文不值;日后又碰上虬髯客,那气度又远胜李靖了。可惜啊,当时红拂女未能遇见李世民。”

沈小霞妾

【原文】

锦衣卫经历沈炼①,以攻严相得罪,谪佃保安。时总督杨顺、巡按路楷皆嵩客,受世蕃指:“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顺因与楷合策,捕诸白莲教通虏者,窜炼名籍中,论斩,籍其家。顺以功荫一子锦衣千户,楷侯选五品卿寺。顺犹怏怏曰:“相君薄我赏,犹有不足乎。”取炼二子杖杀之,而移檄越②,逮公长子诸生襄。至则日掠治,困急且死。会顺、楷被劾,卒奉旨逮治,而襄得末减问戍。襄之始来也,只一爱妾从行,及是与妾俱赴戍所,中道微闻严氏将使人要而杀之,襄惧欲窜,而顾妾不能割,妾曰:“君一身,沈氏宗祧所系,第去勿忧我。”襄遂绐押者:“城中有年家某,负吾家金钱,往索可得。”押者恃妾在,不疑,纵之去。久之不返,押者往年家询之,云:“未尝至。”还复叩妾,妾把其襟大恸曰:“吾夫妇患难相守,无倾刻离,今去而不返,必汝曹受严氏指,戕杀我夫矣。”观者如市,不能判,闻于监司,监司亦疑严氏真有此事,不得已,权使妾寄食尼庵,而立限责押者迹襄③。押者物色不得,屡受笞,乃哀恳于妾,言:“襄实自窜,毋枉我。”因以问亡命去。久之,嵩败,襄始出讼冤,捕顺、楷抵罪,妾复相从。襄号小霞,楚人江进之有《沈小霞妾传》。

〔评〕严氏将要襄杀之,事之有无不可知。然襄此去实大便宜,大干净。得此妾一番撒赖,即上官亦疑真有是事,而襄始安然亡命无患矣!顺、楷辈死,肉不足喂狗,而此妾与沈氏父子并传,忠智萃于一门,盛矣哉!

【注释】

沈炼:进士出身,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因得罪严嵩父子被害。

②越:绍兴,沈炼的家乡。

③迹襄:追查沈襄的踪迹。

【译文】

明朝锦衣卫经历沈炼因批评丞相严嵩而获罪,被没收田产才得以保全一命。当时总督杨顺、巡按路楷都是严府的座上客,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指使他们说:“只要你们能为我除去心头痛,功大者封侯,功小者封卿。”杨顺和路楷商议,拘捕有通敌嫌疑的白莲教徒,将沈炼也列入名单中,斩首抄家。杨顺因谋害沈炼有功,庇荫儿子当上锦衣千户;路楷却晋升为侯选五品卿寺。因此杨顺满心不高兴地说:“丞相是否认为我不够尽力,不然为什么对我的封赏这么少?”于是再下令杀沈炼的两个儿子,并且发公文逮捕沈炼的孙子沈襄。公文一到,官府立即逮捕沈襄。沈襄命在旦夕,正巧此时杨顺与路楷分别遭到弹劾,皇帝下令逮捕两人治罪,因此沈襄得以减罪,只发配边地戍守。当初逮捕沈襄时,他的一名爱妾也要求随行,而今沈襄也带着爱妾前往戍地。走到半途,沈襄听到严嵩派人来杀他的传闻,心中害怕,想趁机逃逸,但又舍不得丢下爱妾。爱妾说:“夫君身系沈氏一门香火,只管逃命,不要顾虑我的安危。”于是沈襄就骗押解的吏卒,说城中有户年姓人家,欠沈家钱,只要去就能讨得债款,愿将讨得的债款分送押解的大哥。吏卒见他爱妾在自己手上,就放心地答应他去讨债。过了许久,不见沈襄回来,吏卒便前往年家询问,年家的家人说根本没看见沈襄来过。吏卒找不到沈襄,再回到住所,爱妾一把揪住吏卒衣领,大哭着说:“我们夫妻二人患难相守,从不曾有片刻的分离,今天我丈夫出门后就不见他回来,一定是你们受了严嵩的指使,杀了我的丈夫。”在旁围观的人很多,众人也无法断定谁是谁非,只好请监司裁夺,监司心中也怀疑是严嵩指使,但又没有确实证据,只好暂时命沈妾寄住尼姑庵,而下令吏卒在限期内找到沈襄。吏卒遍寻不着沈襄,又多次遭到鞭打,只有哀求沈妾,强调沈襄是私自逃逸,表明自己的无辜,接着吏卒也弃职逃亡。后来,严嵩终于遭到弹劾,这时沈襄才露面申冤,官府将杨顺、路楷下狱治罪,沈襄与爱妾两人又再度团圆了。沈襄号小霞,楚人沈进著有《沈小霞妾传》。

〔评译〕狱中囚私出入,非法也,诏狱甚矣。方群逻押至,不以宰为奇货哉!言胆薄坚其志,言多金中其欲,忍谑以坚之,空橐以饵之,怠守者而逸宰,固已在吾算中矣。出其不意,持一弱以羁众强,假令身毙老拳之下,罪人其免乎?至群凶先我死,而目可瞑也。妇之智不必言,独其猝不乱,死不怵,从容就功,有丈夫之智所不逮者!惜传者逸其名,虽然,千秋而下,知有一邑宰妾在浣纱女、锐司徒妻、车中女子之俦,斯不为无友也已!

崔简妻

【原文】

唐滕王极淫。诸官美妻,无得白①者,诈言妃唤,即行无礼。时典签崔简妻郑氏初到,王遣唤。欲不去,则惧王之威;去则被王之辱。郑曰:“无害。”遂入王中门外小阁。王在其中,郑入,欲逼之,郑大叫左右曰:“大王岂作如是,必家奴耳。”取只履击王头破,抓面流血,妃闻而出。郑乃得还。王惭,旬日不视事。简每日参候,不敢离门。后王坐,简向前谢,王惭,乃出。诸官之妻曾被唤入者,莫不羞之。

〔评〕不唯自全,又能全人,此妇有胆有识。

【注释】

①得白:得以保持清白。

【译文】

唐朝的滕王李元婴贪淫好色,见到哪位官员的妻眷稍有姿色,就假传王妃召唤,等到官员的妻眷入府之后,就对其加以染指。当时典签崔简的妻子郑氏初来乍到,滕王派人召唤郑氏前往王府。崔简不愿意让自己的妻子前去,但又畏惧王爷的权威,去又害怕妻子遭到王爷的侮辱。郑氏说:“不必担心。”郑氏来到王府之后,就被带到王府中门外的阁楼,这时王爷已经在阁楼等候她了,郑氏进来,王爷就想要强行逼郑氏就范。郑氏大叫来人,一面说:“这哪里是王爷会做的事呢,你肯定是王爷府中的奴仆!”说完脱下鞋,照着王爷的头猛打,并用手将王爷的脸抓得到处都是血。王妃听到打骂的声音,跑到阁楼上来一探究竟。于是郑氏安然脱身返回家中。王爷觉得非常羞惭,十多天都不敢到官府处理公事。崔简每天都站在王府门外面守候,不敢离开半步。后来王爷坐着,崔简上前谢罪,王爷惭愧,这才出来。那些曾经被王爷召入王府的妻眷,都羞惭得不敢见人了。

〔评译〕崔简的妻子不仅仅保全了自己的名节,也使别的妇女不再遭受王爷的逼迫,郑氏不但有胆量,更有见识。新妇

【原文】

某家娶妇之夕,有贼来穴壁。已入矣,会其地有大木,贼触木倒,破头死。烛之,乃所识邻人。仓惶间,惧反饵祸。新妇曰:“无妨。”令空一箱,纳贼尸于内,舁至贼家门首,剥啄①数下,贼妇开门见箱,谓是夫盗来之物,欣然收纳。数日夫不还,发视,乃是夫尸。莫知谁杀,因密瘗之而遁。【注释】

①剥啄:敲门。

【译文】

有一民家娶媳妇的那天晚上,有小偷挖墙想入宅偷东西,不巧碰倒了屋内的一根大木柱,竟然被大木柱给压死。夫妇俩点燃烛火一看,原来是熟识的邻居,惊异之下,新郎倌反而害怕会惹祸上身。新妇说:“不要怕。”她要丈夫挪出一只空箱,将邻人的尸首放在大箱中,抬到邻人的家门口,然后轻敲几下大门,立刻走开。邻妇闻声打开大门,见门口有一只大箱子,以为是丈夫偷来的财物,就很高兴地把箱子抬进屋内。几天后,见丈夫还不回来,打开箱盖,赫然发现箱中装的竟是丈夫的尸体,也不知道是谁杀的,只好秘密埋了远走他乡。

辽阳妇

【原文】

辽阳东山虏①,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唯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于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后,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绷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评〕妇引绳发矢,犹能退贼。始知贼未尝不畏人,人自过怯,让贼得利耳。

【注释】

①辽阳东山虏:指明朝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人。

【译文】

明朝时期辽阳女真人南下剽掠,到了一户人家中,这户人家中的男人都不在,只有三四名妇人在室内。但是山贼不明白屋内的状况,因此不敢贸然闯入,于是先在院子中向屋内发箭恐吓,屋内的两名妇人分别拉着绳的两端,另一名妇人把箭放在绳子的中央,从窗口向外射箭还击,发射了几箭之后,山贼仍然没有退却,但是妇人手中已经没有箭可以发射了,于是就故意大声喊道:“拿箭来!”接着就将一捆麻秆丢在地上,乍听之下仿佛是箭。山贼听后大吃一惊:“他们箭多,不容易制服。”于是退走。

〔评译〕几位妇人牵绳发箭,居然将贼人击退了。看来贼人没有不害怕人的,人有时候就是本身太过于怯懦了,才会让贼人得利。

木兰韩保宁黄善聪

【原文】

秦①发卒戍边,女子木兰悯父年老,代之行。在边十二年始归,人无知者。

韩氏保宁,民家女也。明玉珍乱蜀,女恐为所掠,乃易男子饰,托名从军,调征云南。往返七年,人无知者。虽同伍亦莫觉也,后遇其叔,一见惊异,乃明是女,携归四川,当时皆呼为“贞女”。

黄善聪,应天淮清桥民家女,年十二,失母。其姊已适人,独父业贩线香。怜善聪孤幼,无所寄养,乃令为男子装饰,携之旅游庐、凤间者数年,父亦死。善聪即诡姓名曰张胜,(边批:大智术。)仍习其业自活。同辈有李英者,亦贩香,自金陵来,不知其女也,约为火伴。同寝食者逾年,恒称有疾,不解衣袜,夜乃溲溺。弘治辛亥正月,与英皆返南京,已年二十矣,巾帽往见其姊,乃以姊称之。姊言:“我初无弟,安得来此?”善聪乃笑曰:“弟即善聪也。”泣语其故,姊大怒,(边批:亦奇人。)且詈之曰:“男女乱群,玷辱我家甚矣!汝虽自明,谁则信之?”因逐不纳,善聪不胜愤懑,泣且誓曰:“妹此身苟污。有死而已。须令明白,以表寸心。”其邻即稳婆②居,姊聊呼验之,乃果处子,始相持恸哭,手为易去男装。越日,英来候,再约同往,则善聪出见,忽为女子矣,英大惊,骇问,知其故,怏怏而归,如有所失,盖恨其往事之愚也,乃告其母,母亦嗟叹不已。时英犹未室,母贤之,即为求婚,善聪不从,曰:“妾竟归英,保人无疑乎?”边批,大是。交亲邻里来劝,则涕泗横流,所执益坚。众口喧传,以为奇事,厂卫③闻之,(边批:好媒人。)乃助其聘礼,判为夫妇。

〔评〕木兰十二年,最久;韩贞女七年,善聪逾年耳。至于善藏其用,以权济变,其智一也。

若南齐之东阳娄逞、五代之临邛黄崇嘏">黄崇嘏,无故而诈为丈夫,窜入仕宦,是岂女子之分乎?至如唐贞元之孟妪,年二十六而从夫,夫死而伪为夫之弟,以事郭汾阳;郭死,寡居一十五年,军中累奏兼御史大夫。忽思茕独,复嫁人,时年已七十二。又生二子,寿百余岁而卒。斯殆人妖与?又不可以常理论矣!

【注释】

①秦:花木兰的故事发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不易确定。此处或指十六国时的前秦。

②稳婆:接生婆。

③厂卫:东、西厂和锦衣卫的合称,明朝的特务机关,势力极大,百姓不敢不从,所以边批称之为好媒人。

【译文】

前秦时期,有一位老人接到了戍守边疆的命令,女儿木兰可怜父亲上了年纪,就装扮成男子代替父亲从军,戍守边疆十二年后才返回了家乡,但是没有人知道她的女儿身。

韩保宁是位民家的女孩。元末时期明玉珍在蜀地叛乱,韩保宁害怕被贼兵俘获受到侮辱,就装扮成男子,更换姓名从军。她被调往云南作战,前后共七年,无人知她是女扮男装。就连一起打仗征战的伙伴也没有察觉到。后来在路上遇到她的叔父,见面十分惊异,才道破她是个女儿身,于是叔父带她回到四川,当时乡人都称韩保宁是“贞女”。

黄善聪是应天府怀清桥畔的一位民家女,在她十二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当时姐姐已经嫁人了,父亲以卖线香为生。看到黄善聪年纪尚小,没有人照顾她,于是就将她改扮成男孩子的模样,跟随自己在庐州、凤阳等地贩卖线香。几年以后,黄父也去世了,于是黄善聪就改名换姓叫张胜,(边批:智术高明。)仍然承袭了父亲的旧业,卖香生活。同行中有个叫李英的人,从金陵来,不知道张胜是个女子,两人结伴一起卖香,一年多来同寝共食。只是张胜常常称自己有病,不脱下衣袜,到半夜的时候才盥洗净身。弘治辛亥年正月,张胜和李英一起回到南京,这时她已经二十岁了。一天黄善聪头戴巾帽前去探望姐姐。姐姐初见一名男子称呼自己姐姐,就说:“我没有弟弟,你怎么会来?”黄善聪笑着说:“弟弟就是善聪。”哭着说明原因。姐姐生气了,(边批:也是位奇人。)并且骂道:“男女同住在一起,简直是败坏我们家的门风!你虽然自称是清白的,但是有谁会相信你呢?”要将黄善聪赶出门。黄善聪不由得心中产生了恨怨,一面哭一面发誓说:“如果妹妹的身子遭到了玷污,愿意一死表明心意。”刚好邻居是一名有经验的产婆,姐姐请来产婆验身,证明妹妹仍然是处女,这时姐姐才抱着妹妹痛哭起来,亲手为妹妹脱去了男装。过了一段时间,李英前来探望她,想要约张胜一起再去卖香,结果看到回复女儿身的黄善聪,不禁大吃一惊,问明原因之后,才若有所失地回家了。或许是李英在心中埋怨自己过去反应太过迟钝了,回到家后,就将黄善聪改扮男装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母亲,他母亲听后也是惊叹不已。李英尚未成家,他母亲是位贤德的妇人,就托人说媒,黄善聪却拒绝说:“如果我嫁给李英,还有人会相信我的清白吗?”(边批:说得很对。)两家的亲友,邻里纷纷劝说,但是黄善聪流着眼泪,坚持不肯答应。事情传开以后,乡人都认为这是件奇事,厂卫听说这件事之后,(边批:好媒人。)资助李英娶妻的聘礼,判决二人成为夫妇。

〔评译〕三个人中木兰装扮成男儿的时间最长,共十二年,韩贞女是七年,黄善聪是一年多。但是三个人能不露任何痕迹,避人耳目的智慧是相同的。

但说起像南齐时期东阳妇人娄逞,五代时期临邛妇人黄崇嘏">黄崇嘏,没有理由地去装成男子,去争取功名,这又怎么是女子该守的本分呢?唐朝贞元年间有位姓孟的妇人,二十六岁时嫁人,丈夫死了以后,假称是丈夫的弟弟,在郭子仪的手下当差,郭子仪死后十五年时间里,她竟然官至御史大夫。有一天又突然想要嫁人了,当时她已经七十二岁了,婚后生下了两个孩子,活到一百多岁才死。我想这妇人恐怕是人妖吧,天下有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按照常理去推断的。

单字解释: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