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字解释: 夏
《夏》是宋代程颢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叶盆榴照眼明,
桐阴初密暑犹青。
深深重幕度香缕,
寂寂高堂闻燕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的景象。盆中繁花如盛开的火红石榴,照亮了眼睛。桐树的阴影刚刚变得浓密,夏天的炎热仍然青涩。厚重的帷幕把阳光过滤成轻柔的香烟,高大的堂屋里传来燕子的鸣叫声,静谧而安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季的景象和氛围。通过石榴的明亮色彩、桐树的阴凉和帷幕过滤的阳光,诗人创造了一种明亮而凉爽的感觉,表达了夏天初至时的宁静与清新。高堂中传来的燕子鸣叫声增添了一份静谧之美,使整首诗更具生动感。程颢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传达出了夏季特有的静谧与清凉之感,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心境。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夏季的景象,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细微之处的观察。整体上,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展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宁静与平和的审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程颢(hào)(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今保定定州),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