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常州报恩长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碧玉碗盛红玛瑙,
井花水养石菖蒲。
也知法供无穷尽,
试问禅师得饱无。
荐福老怀真巧便,
净慈两本更尖新。
凭师为作铁门限,
准备人间请话人。
中文译文:
用碧玉碗盛着红色的玛瑙,
井水中的花养着石菖蒲。
我知道佛法供养是无穷无尽的,
请问禅师是否已经满足了。
推荐福报的长者,内心真诚而巧妙,
《净慈法本》和《两本尖新》。
依靠师父来制定铁门的规矩,
为准备好在人间请教人。
诗意和赏析:
《赠常州报恩长老》这首诗是苏轼对常州的一位报恩长老的赞赏和致敬之作。诗中描述了一景:碧玉碗中盛满了红色的玛瑙,这是一种美丽的景象。井水中的花养着石菖蒲,这是一种清新的场景。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长老的敬意和赞美。
诗的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供养的理解,认为佛法的供养是无穷尽的,而禅师是否已经得到满足,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表明了诗人对佛法的关注和对禅修境界的探索。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推荐福报的长者内心的真诚和巧妙,以及《净慈法本》和《两本尖新》的重要性。净慈法本是指佛教经典,而两本尖新可能指的是对佛法的新见解或新的理解方式。这些描写体现了诗人对长者智慧和修行成果的赞赏。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愿意依靠长者的教诲来制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准备好在人间向他请教。这表明了诗人对长者教诲的尊重和追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景物和探讨佛法修行,表达了诗人对长者的敬意和对佛法的探索与追求。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长者智慧和教诲的尊重和追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