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是宋代文天祥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直弦不似曲如钩,
自古圣贤多被囚。
命有死时名不死,
身无忧处道还忧。
可怜杜宇空流血,
惟愿严颜便斫头。
结束长编犹在此,
灶间婢子见人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文天祥在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被囚禁期间的感慨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直的琴弦与弯曲的钩子不同,直弦代表正直和坚定,而被囚禁的圣贤却很多。这表达了作者对于正直和真理往往会面临困难和厄运的观察和反思。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在命运将要结束时,名声却不会消逝;即便身体没有病痛的困扰,心灵仍然忧虑。这一句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即使面临死亡,名声和事业依然可以留存;即使身体健康,内心依然可能被忧虑所困扰。
接着,诗中提到了可怜的杜宇(一种鸟),它在空中流血。这句暗示了作者对于英勇的牺牲者的怜悯和敬佩。紧接着,作者表达了对严颜(古代忠臣)的希望,希望他能够斩断困境,摆脱苦难。
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身陷囹圄,写作仍在继续,但即使是在灶间的婢子看到了他,也感到羞愧。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处境的无奈和对于社会的不满。他在囚牢中仍然坚定地写作,即使被人看到也不以为耻,而是认为那些看到的人应该感到羞愧。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正直、真理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于英勇者的敬佩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它通过对琴弦、圣贤、杜宇和自身处境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坚定的品格和对于价值观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