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天的物事和伤感的人相遇时,彼此的情景都显得格格不入。
花儿离别了新枝,新的泪珠落在旧的衣服上。
夜幕降临,两人都感到无比寂寞,一同漂泊流浪。
诗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和悲伤。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对于心中忧郁的人来说,春天的欢快与温暖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诗人孟郊以春物和忧郁的人的相遇为触发点,描述了他们的孤独和无助。诗中的花儿离去代表着失去的机会和希望,泪珠的滴落则暗示了内心的悲伤和哀愁。整首诗以季节和物象的转换来隐喻人生的无常和遭遇的不顺,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困苦。
赏析:
《春愁》从"无"开始,描绘了孤独、悲伤和无奈的境况。诗中表现出了一种情感的共鸣,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季节和自然物象的描写与人情的表达相结合,增加了诗词的含义和层次。通过描述春物与忧伤的人的矛盾,诗词将悲伤和孤独感融入了周围的环境和景象之中,给人一种深深的共鸣和思考。整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凸显了季节与人情之间的反差,进一步突出了孤独、悲伤和困苦的情感。孟郊以简洁而凄美的词语,创造出了一种让人心生感慨和思索的诗意。
总而言之,《春愁》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运用季节和物象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悲伤和困苦。诗词所展现的情感和意境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引发共鸣,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