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夜

罗隐_古诗文网 罗隐 〔唐朝〕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单字解释:

岁除夜翻译、赏析和诗意

《岁除夜》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岁末时刻,官员们心怀杂念,忧心国家未平,而普通百姓则在这个寒冷的夜晚里期待着黎明的到来。

诗中的“官历行将尽”指的是官员们的任期即将结束。而“村醪强自倾”则是形容酒醇浓美,寓意着官员们忙碌一年,此时自我放松。

接下来的两句“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描绘了寒冷的天气之下,人们渴望温暖,也担心老去和衰弱。

然而,尽管岁月已经如此,国家的海内外依然有战乱存在,“寇戎犹未平”。而儿童们却无法理解这些事情,像往常一样,在寒冷的夜晚歌唱吹箫,等待着天明。

这首诗通过描述官员们和普通百姓在岁末时刻的不同心态,揭示了社会的困境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孤寒的夜晚象征着社会的寒冷和不安,而儿童们的天真和对未来的向往则给人们带来一丝希望和温暖。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揭示不同层次的人们的心境,表达出对社会和世情的思考和担忧。同时,通过对夜晚和黎明的描绘,抒发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

中文译文:

官历行将尽,

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

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

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

歌吹待天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罗隐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罗隐其他作品

赠妓云英

罗隐 〔唐朝〕

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席上歌水调

罗隐 〔唐朝〕

余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魏城逢故人(一题作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唐朝〕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成语首拼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