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木兰花令》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歌时宛转饶风措。
莺语清圆啼玉树。
断肠归去月三更,
薄酒醒来愁万绪。
孤灯翳翳昏如雾。
枕上依稀闻笑语。
恶嫌春梦不分明,
忘了与伊相见处。
中文译文:
歌时宛转饶风措。
莺语清圆啼玉树。
断肠归去月三更,
薄酒醒来愁万绪。
孤灯翳翳昏如雾。
枕上依稀闻笑语。
恶嫌春梦不分明,
忘了与伊相见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忧愁之情,并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象和情感细节,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和爱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以“歌时宛转饶风措”开篇,意味着诗人的心情随着歌声的旋律而悠扬起伏。接着,莺鸟的歌声在清澈的空气中回荡,仿佛它们在玉树上啼鸣。这里的莺语清圆,形容莺鸟的歌声悦耳动听,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感觉。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诗词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忧愁。他的心思回到了断肠归去的时刻,即在深夜的三更时分,他独自归来,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思念。在饮了一些酒后醒来,他仍然沉浸在无尽的忧愁之中,万种烦恼纷至沓来。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主人公独处的情景。他躺在枕头上,昏黄的孤灯下,仿佛被一层薄雾所笼罩。他依稀听到床上传来的笑语声,但已经无法分辨出是他爱人的声音还是春天的幻想。他甚至渐渐忘记了与爱人相见的地方。
整首诗词以忧愁和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离别带来的痛苦和困惑。诗人运用了音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体验。
这首诗词凭借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离别和爱情的深情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周邦彦的才华和艺术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