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雎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来说与采桑姑。
译文:
阳光照耀下,深红色的暖意中可见到鱼,
整个村庄在绿意中渐渐暗下来,晚上乌鸦躲了起来,
黄童和白叟聚集在一起,说笑和嬉戏。
野生的麋鹿遇见人虽然还不习惯,
猿猱听到鼓声不需要呼喊,
归来后,我将这一切告诉采桑的姑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深情眷恋。诗中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和多彩的景色,阳光下的深红色温暖映照着水中的鱼儿,整个乡村在夕阳下逐渐沉寂,乌鸦躲在暗处。而黄童和白叟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乡村生活的场景。诗中还提到了麋鹿和猿猱,它们与人类的互动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最后,诗人表示将这美好的景象告诉采桑的姑娘,可能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分享和向往。
赏析:
《浣溪沙》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景色,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如深红色的暖意、绿色的村庄和晚上躲藏的乌鸦,这些形象给人以温暖、宁静的感觉。同时,诗中的黄童和白叟、麋鹿和猿猱等形象,增添了诗词的生动性和亲切感。整首诗意境清新,描绘了宁静田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诗词具有浓郁的田园诗风格,展现了杜甫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深情追忆和向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和纯朴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和谐共处的向往。整首诗篇简洁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