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商於驿楼东望有感》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川去接汉江东,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go to meet the Han River in the east,
曾伴隋侯醉此中。
Once accompanied the drunk Sui Hou in this place.
歌绕夜梁珠宛转,
Songs linger around the night beam, pearls circling.
舞娇春席雪朦胧。
The dance is delicate and the spring seat is covered with a hazy snow.
棠遗善政阴犹在,
The good governance left by Tang is still in the shade.
薤送哀声事已空。
The asarum sends a mournful sound, but the matter is already empty.
惆怅知音竟难得,
Regretful that kindred spirits are hard to come by,
两行清泪白杨风。
Two lines of clear tears in the white poplar wind.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罗隐对于时光变迁的感慨和对于友谊的珍惜之情。诗中描绘了山川去接汉江东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指代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曾伴随着隋朝的统治者在这个地方迷醉过。歌声在夜梁中回旋,舞蹈在春席上翩翻,给人一种华丽而朦胧的感觉。接着,诗人描写了唐朝的好政策还遗留在这个地方,但是哀声已经送走了,事情已经成为空虚。最后,诗人感慨自己珍惜的知己难以得到,流下两行清泪,被白杨树的风吹散。
整首诗语言唯美动人,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时光的流转和友谊的深深眷恋之情。通过描绘山川景色和历史遗迹,传达了岁月如流水般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同时,诗人对于珍贵友谊的怀念和渴望也展现出了他对于真挚情感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展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