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引(感旧)》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时十月幸兰汤。
玉甃琼梁。
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
独留烟树苍苍。
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诗意:
这首诗词以华清汤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人在十月的平日里,幸运地能够前往华清汤,享受其中的温泉美景。诗中描绘了汤中的玉甃和琼梁,以及汤边车马穿梭的繁忙景象,道出了华清汤的繁华与富丽。然而,这一切繁华景象都已一去不返,只留下苍苍的烟树。即使是现在,清夜的月光依然照耀着诗人,他在月光下走过曾经的围墙,回忆过去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词以华清汤为背景,通过描绘华清汤的繁华景象和抒发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情感。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将华清汤的繁华与逝去的时光相对照,使诗词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清夜的月光和回忆过去的行走,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和追忆之情。整首诗词流畅自然,语言简练而意味深远,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呈现出自然景物的美感,展示了苏轼高超的诗词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