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杜郊居》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冷寂的环境和凄凉的心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乡村冷寂的郊居生活中的自我感受。
诗中描绘了乡村里的槿篱芳草连成一片,青青的麦田沿着歪斜的小径延绵。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而对于身处其中的孤独的旅人来说,这种景色是寂寞的。特别是在寒食节过后的夜晚,风雨将梨花送到他的身边。这种情景更加凄凉。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所处环境的冷寂感受,通过描绘景物和写景的方式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诗中没有明确的情感,但通篇的景物描写和抒情的语言都给人一种冷寂的感觉。
这首诗词情感细腻,用意又比较隐晦。通过对乡村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凄凉的情感。同时也通过写景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环境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在冷寂的乡村里所面临的孤独和凄凉的心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槿篱芳草连成一片,
垄麦青青一径斜。
寂寞游人寒食后,
夜来风雨送梨花。
可以欣赏该诗词的美妙之处,如下所示:
1. 用字简练,形象生动,诗风清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2. 通过对植物和农田的描绘,展现了乡村宁静的景色,让人感受到清新自然的气息。
3. 寒食后的夜晚,风雨送梨花,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描绘出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4. 诗中的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意境,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总之,《鄠杜郊居》通过描绘寂静的乡村景色和冷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给人以寂寞和凄凉的美感。这首诗词是唐代温庭筠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切思考和对境遇的无奈抱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