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少年游荡时的情感和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少年游
含羞倚醉不成歌。
纤手掩香罗。
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
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
相见时稀隔别多。
又春尽、奈愁何。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少年游荡时的情景。诗中的主人公含羞怯于倚酒而不敢歌唱。他纤细的手掩盖着香罗,脸上带着娇羞之色。他伏在花前,借着烛光,偷偷传递深情,酒意涌入他心中像横波一样涟漪。他看着酒杯中的酒,心思变得迷乱,眼神含情脉脉,眼睛微微闭合。彼此相见的时候很少,分离却很多。春天又将结束,他感到无尽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少年游荡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诗中的少年在酒的作用下,含羞怯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用手掩盖着自己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娇柔和羞涩。他偷偷地传递深情,借着烛光和花朵的映衬,表现出他内心的浪漫和柔情。他看着酒杯中的酒,心思迷乱,眼神含情脉脉,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诗中的少年与心爱的人相见的时候很少,分离却很多,表达了他们之间的隔阂和思念之情。最后,诗人以"又春尽、奈愁何"作为结尾,表达了少年对时光的流逝和无尽的忧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而含蓄的描写,展现了少年游荡时的情感状态,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刻画了少年的柔情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少年游荡时的情感起伏和情绪变化。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回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