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苏辙_古诗文网 苏辙 〔宋朝〕

修己以安人,嗟古有此道。

平生妄谓得,忽忽恨衰老。

年来亦见用,何益世枯槁。

逡巡事朝谒,出入自媚好。

报君要得人,被褐信怀宝。

斯人何时见,即上归耕表。


单字解释: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它表达了修身养性以安抚他人的情感,以及对自身衰老的感慨和对世俗功利的疑问。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修己以安人,嗟古有此道。

平生妄谓得,忽忽恨衰老。

年来亦见用,何益世枯槁。

逡巡事朝谒,出入自媚好。

报君要得人,被褐信怀宝。

斯人何时见,即上归耕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自身修身养性以安抚他人的信念和追求。他感慨地提到过去自以为能够取得一些成就,但突然觉得自己衰老迅速,感到懊悔。他认为自己多年来虽然积极活动,但对世俗的追求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好处,只让他变得老朽。他觉得自己来往于朝廷之中,为官谒见,以及社交场合的应酬,只是为了讨人喜欢。他希望能够回报君主,找到真正有用的人才,但他对自己的能力和机会感到怀疑。最后,他希望能够早日离开现有的环境,回到田园生活中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苏辙的自述,表达了他对于修身养性的追求和对功利世俗的思考。诗中的"修己以安人"表明了苏辙的目标是通过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来安抚他人,提升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对自己妄自尊大的过去表示懊悔,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对自身的衰老感到忧虑。他对功利世俗的怀疑和自己在其中的迷失,以及对报效君主的渴望,彰显了他对高尚理想和真理的追求。最后,他渴望回归朴素的农田生活,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对修身养性和追求真理的思考和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它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和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高尚理想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苏辙其他作品

试院唱酬十一首 戏呈试官吕防

苏辙 〔宋朝〕

新秋风月正凉天,空馆相看学坐禅。满榻诗书愁病眼,隔墙砧杵思高眠。霜飞一叶凋琼玉,风绕双松奏管弦。闻道熊罴归梦数,侵天闱棘漫森然。...

诗一首

苏辙 〔宋朝〕

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春风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冻蚁。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似赞公。人间热恼无处洗,故向西斋作雪峰。我梦扁舟适吴越,长廊静院灯如月。开门不见人与牛,惟见空庭满山雪。...

夜坐

苏辙 〔宋朝〕

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知有毗卢一迳通,...
成语首拼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