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同前)

晁补之_古诗文网 晁补之 〔宋朝〕

松菊堂深,芰荷池小,长夏清暑。

燕引雏还,鸠呼妇往,人静郊原趣。

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绕园徐步。

听衡宇、欣欣童稚,共说夜来初雨。

苍菅径里,紫葳枝上,数点幽花垂露。

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相戒清晨去。

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

只愁恐、轻鞭犯夜,灞陵旧路。


单字解释:

永遇乐(同前)翻译、赏析和诗意

《永遇乐(同前)》是一首宋代晁补之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松菊堂深,芰荷池小,

长夏清暑。

在松菊堂的深处,有一个小芰荷池,

在长夏的清热中。

燕引雏还,鸠呼妇往,

人静郊原趣。

燕子带着雏鸟回来,鸠鸟呼唤着雌鸟飞去,

人们静静地享受郊野的乐趣。

麦天已过,薄衣轻扇,

试起绕园徐步。

麦田已经过了季节,穿着薄衣,手持轻扇,

试着绕着园子慢步。

听衡宇、欣欣童稚,

共说夜来初雨。

听着房屋里的欢声笑语,孩童们快乐自在,

一起谈论着昨晚的初雨。

苍菅径里,紫葳枝上,

数点幽花垂露。

在苍翠的小径上,紫葳树枝上,

几朵幽花垂下露珠。

东里催锄,西邻助饷,

相戒清晨去。

东边的人催促着耕种,西边的邻居帮助提供粮食,

彼此在清晨互相告别出门。

斜川归兴,翛然满目,

回首帝乡何处。

斜阳映照下的河川,归来的喜悦充满眼前,

回首望着故乡,不知它在何方。

只愁恐、轻鞭犯夜,灞陵旧路。

唯一担忧的是怕轻鞭打扰夜晚,重游灞陵的古道。

这首诗词以描绘夏日田园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凉宜人的夏日氛围。诗人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为线索,勾勒出一幅宁静愉悦的乡村图景。松菊堂和芰荷池是景点的名称,搭配清暑的描写,表现出夏季的凉爽。燕子带着雏鸟归巢,鸠鸟呼唤雌鸟,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机与活动。人们在郊原中安静地享受着这一切,同时感受到夏日的清凉和乐趣。

诗词中还描绘了农田劳作的景象,田间麦田已过季节,农民们轻装绕园,休闲地行走。衡宇里的孩童欢声笑语,夜来的初雨成为他们谈论的话题。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方式,将自然景物、人物活动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最后,诗词以灞陵古道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永遇乐(同前)》的中文译文:

松菊堂深,芰荷池小,

长夏清暑。

燕引雏还,鸠呼妇往,

人静郊原趣。

麦天已过,薄衣轻扇,

试起绕园徐步。

听衡宇、欣欣童稚,

共说夜来初雨。

苍菅径里,紫葳枝上,

数点幽花垂露。

东里催锄,西邻助饷,

相戒清晨去。

斜川归兴,翛然满目,

回首帝乡何处。

只愁恐、轻鞭犯夜,

灞陵旧路。

诗意和赏析:

《永遇乐(同前)》是晁补之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描绘夏日田园景色为主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和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宁静愉悦的乡村图景。

诗的开头,描述了松菊堂和芰荷池,描绘了夏季清爽宜人的氛围。接着,燕子带着雏鸟归巢,鸠鸟呼唤着雌鸟飞去,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机和活动。人们则在郊原中静静地享受田园的乐趣。

诗人随后描写了农田劳作的景象,麦田已过季节,农民们穿着薄衣,手持轻扇,悠然地绕着园子散步。同时,听到衡宇里孩童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一起谈论着昨晚的初雨,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快乐。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苍翠小径上的幽花垂露的情景,以及邻里之间的互助和相送。最后,诗人回首故乡,向往着帝王之乡的归程,但又担心夜晚行走时打扰到他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人物活动和情感相结合,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晁补之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其他作品

临江仙

晁补之 〔宋朝〕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菩萨蛮

晁补之 〔宋朝〕

百花含蓓东风里。南园小雨朱扉启。春色一年年。年年花共妍。清谈招隐去。莫认如宾处。华发好风光。林间此味长。

鹧鸪天

晁补之 〔宋朝〕

欲上南湖采舫嬉。还思北渚与岚漪。圆荷盖水垂杨暗,鸂鶒鸳鸯总下时。持此意,遣谁知。清波还照鬓间丝。西楼重唱池塘好,应有红妆敛翠眉。
成语首拼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