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邦彦。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良夜灯光簇如豆。
占好事、今宵有。
酒罢歌阑人散后。
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
轻惜轻怜转唧口留。
雨散云收眉儿皱。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把我来僝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灯光昏暗,人们散场之后,只剩下寥寥几个人。在这安静的夜晚,一个人轻轻放下琵琶,低声颤抖地唱着歌曲,熄灭蜡烛后与另一个人相会。作者通过描绘琵琶的声音、灯光和人物之间的情感表达了一种柔和而浓烈的情感。
赏析:
《青玉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暗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而充满情感的夜晚。首先,诗中的灯光昏暗,犹如豆粒般微小,给人一种昏黄而温暖的感觉。这种昏暗的环境为夜晚的浪漫氛围营造了基调。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人放下琵琶,低声颤抖地唱歌,表现出内心情感的高涨。琵琶的声音轻柔而悠扬,与灯光的昏暗相辅相成,使整个场景更加宁静而寂寥。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而深情的氛围中。
同时,诗中还描写了一个人熄灭蜡烛后与另一个人相会。这一情节进一步增加了诗的浪漫气息。两人相遇的瞬间,灯光全然熄灭,只剩下他们之间的私密交流。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传递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深情厚意。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而浪漫的夜晚,通过琵琶的声音、灯光的昏暗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对爱情的向往。《青玉案》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境,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受,使人产生共鸣,并能够引起读者对美好感情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