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东门》
作者:王安石
东门白下亭,
摧甓蔓寒葩。
浅沙杙素舸,
一水宛秋蛇。
渔商数十室,
门巷隐桑麻。
翰林谪仙人,
往岁酒姥家。
调笑此水上,
能歌杨白花。
杨花飞白雪,
枝袅绿烟斜。
舞袖卷烟雪,
绮裘明紫霞。
风流翳蓬颗,
故地使人嗟。
迢迢陌头青,
空复可藏鸦。
中文译文:
东门白下亭,
摧毁了甓墙上的寒葩。
浅沙上停靠着素船,
一条弯曲的河流像秋天的蛇。
渔民和商人住了几十家,
小巷里藏着桑麻。
谪居此地的文人,
曾经去过酒姥的家。
他们在水上欢笑调笑,
能歌唱杨白花的美丽。
杨花像白雪飘落,
枝条修长,绿烟斜斜。
舞袖卷起雪花飞舞,
绮丽的衣裳显露紫霞。
风轻轻地吹动着野草,
让人为这故土叹息。
迢迢的小巷青葱欲滴,
空中也许还能看到乌鸦的踪迹。
诗意和赏析:
《东门》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东门地区的景色和生活场景,同时融入了一些意境和情感。
诗词以形象鲜明的描写展现了东门白下亭的景象,描绘了甓墙上寒葩凋零的景象,以及浅沙上停靠的素船和弯曲的河流。这些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东门地区的真实观察和感受。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东门地区的生活场景,渔商众多,门巷中隐藏着桑麻。这里出现了翰林(指士人)谪仙人的形象,暗示了诗人身世之感。他曾经去过酒姥的家,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友人的家,也许是诗人在东门的居所。
诗词中还描绘了水上的欢笑调笑和杨白花的歌唱,展示了东门地区人们的生活情趣与乐趣。杨花飞扬如白雪,枝条修长,绿烟斜斜,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诗词的后半部分以舞袖卷起雪花飞舞、绮裘显露紫霞等形象描绘了风轻轻吹动着野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迢迢的小巷青葱欲滴作为结尾,给人一种静谧而幽远的感受,而最后一句“空复可藏鸦”则增加了一丝寂寞之感,使整首诗词更具意境和情感的内涵。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东门》通过对东门地区景色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示了王安石对故土的眷恋和情感表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东门地区的独特之美,以及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留恋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