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宵各为四韵
雕宫静龙漏,
绮阁宴公侯。
珠帘烛焰动,
绣柱月光浮。
云起将歌发,
风停与管遒。
琐除任多士,
端扆竟何忧。
译文:
冬夜的四种声音
雕宫内静悄悄的,龙漏声隐约传来,
绮阁里举行着盛大的宴会,公侯们正快乐欢聚。
珠帘摇曳烛焰闪烁不定,
绣柱之下,月光浮动。
云起,即将放歌高吟,
风停,伴着悠扬的管乐声。
琐事已被处理,多才多艺的贤士们任此职,
朝廷的殿门终究不必担忧。
诗意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同时也展示了唐代宫殿内繁忙而喜庆的场景。宫殿内的钟表龙漏声仿佛通过时间的流动,传递出宫廷的静谧。绮阁里的公侯们正在享受盛大的宴会,珠帘摇曳、烛焰闪烁,营造出热闹而喜庆的氛围。月光从绣柱之间透过来,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柔和的光辉。诗中还描绘了雪起、风停的景象,这可能象征着社会的治安稳定。最后两句表达了文人士人们的官职得以崇高和宽广,朝廷无需担忧。
赏析:
这首诗以娴熟的技巧描绘了一个华丽而喜庆的宫廷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唐代宫廷的繁华与兴盛。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社会的安定和美好未来的展望。整首诗用词简洁优美,节奏抑扬顿挫,给人以愉悦和感动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