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以婉约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九月的西风兴起,月亮冷冽,露水凝结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寒冷的气息。作者思念心上人的情感在秋夜里尤为长久,整夜之间,灵魂九次升起,表达了作者对恋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接着,诗中描写了二月的东风吹来,草木拆开花心,春意盎然。然而,作者思念心上人的春日迟迟未到,一天过去,内心九次回绕,形容了作者对恋人的期盼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作者与心上人的相隔之处,他们分别住在洛桥的南北两侧。两人于十五岁相识,而今已经二十三岁。作者将自己比喻为生长在松树旁的女萝草,蔓延短小而苦涩,纠缠却无法攀附到高处。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渴望,希望能够与恋人相聚。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愿望。他希望自己能化身为远方的野兽,与心上人并肩前行,步步相随。同时,他也愿意化身为深山的树木,枝枝叶叶相连,寄托着对恋情的期望和祝福。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季节的变迁以及自然景物的转换,诗人将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爱情之苦,展现了他对于与恋人相聚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