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

郭印 〔宋朝〕

不见团圆桂景森,清辉一片本常今。

欲看静夜千家昼,先扫长空万里阴。

宇宙光明思佛掌,儿童嚬蹙见人心。

茫茫千里凭谁问,每使良辰罢访寻。


单字解释: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是宋代诗人郭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

不见团圆桂景森,

清辉一片本常今。

欲看静夜千家昼,

先扫长空万里阴。

宇宙光明思佛掌,

儿童嚬蹙见人心。

茫茫千里凭谁问,

每使良辰罢访寻。

译文:

在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没有月亮的两首诗

看不到团圆的月光,桂花的景色浓郁,

清辉依然一片,本是常态。

想要看到宁静夜晚的景象,千家万户的光明,

先要扫除长空中的万里阴霾。

宇宙洒下光明,寓意佛陀的掌心,

孩童皱起眉头,看透了人心。

茫茫千里的路途,向谁去询问,

每当美好的时刻结束,便停止寻觅。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没有月亮的景象,以及人们对于寻找美好和真相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团圆的桂花景色无法被月亮照亮,清辉却依然存在,表达了人们对于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珍视。他表达了对静夜中千家万户光明的渴望,但在现实中,长空上的阴霾却遮挡了光明。这种景象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各种困扰和障碍,使得人们追求美好的愿望变得困难。

诗中提到宇宙光明,象征着智慧和真理,而孩童皱眉则表达了对人性的疑问和不解。诗人认为,即使宇宙洒下光明,但孩童却能看透人心的虚伪和复杂。茫茫千里的路途中,诗人感到迷茫,他不知道向谁去寻求答案和指引。每当美好的时刻结束,他不得不停止寻觅,无法得到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于光明和阴霾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相和美好的追求,以及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和矛盾时的无奈与困惑。它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和挑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郭印其他作品

云溪杂咏

郭印 〔宋朝〕

虚舟横沼面,窗户四玲珑。绛宇三山上,青天一镜中。夜深杨柳月,日永芰荷风。公退浑无事,江湖兴莫穷。

云溪杂咏

郭印 〔宋朝〕

一到平桥上,萧然净客心。两边风细细,四面竹森森。更喜清流驶,宁容畏暑侵。我来归不去,日永镇长阴。

云溪杂咏

郭印 〔宋朝〕

竹里虹桥见,葱葱翠气浮。枝交笼短岸,叶落赴寒流。索莫终年计,徘徊竟月留。清凉宜避热,风色晚飕飕。
成语首拼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