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了残经赞

释惟一 〔宋朝〕

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光境俱忘一卷终。


单字解释:

对月了残经赞翻译、赏析和诗意

《对月了残经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惟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对月了残经赞》中文译文:

古教只知遮老眼,

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

光境俱忘一卷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观察与反思,通过对月的描绘,抒发了人生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先,"古教只知遮老眼",表明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教人如何遮掩老眼,即只教人遮蔽现实的真相,而不去探求真理。这句诗意味深长,暗示了作者对教育体制的批判,认为传统教育只是为了让人们逃避生活的残酷现实,而不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

接着,"银蟾不觉上孤峰",描绘了月亮升起至孤峰的景象。这里的银蟾象征月亮,孤峰则代表了高远的境界。作者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仰望高远、追求卓越的向往。银蟾不自觉地升至孤峰,意味着卓越的境界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不需要刻意追求。

然而,"看来看到无看处",表达了作者在仰望月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超越视觉的境界。看似仰望月亮,但实际上却无法真正看到月亮的本质和内涵。这句诗意味深长,反映了人类对于宇宙和生命意义的思索常常陷入迷惑和无解之中。

最后一句"光境俱忘一卷终",表达了作者在对月亮的观察中,超越了视觉的局限,进入了一种超越光明和境界的状态。"光境"指的是光明的世界,"俱忘"则意味着一切被遗忘,"一卷终"表示一段时间的结束。这句诗传达了超越物质、光明和时间的境界,进入一种超越常态的存在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对月亮的观察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教育体制和人类存在状态的思考。通过描述月亮的升起和超越视觉的境界,诗人呈现了一种追求卓越、超越常态的心境。这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展现了宋代佛学思想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惟一其他作品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释惟一 〔宋朝〕

皎洁中秋月,清光处处同。是人皆照破,无水不形容。圆满纤尘净,婆娑桂影重。古今争赏玩,谁到广寒宫。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释惟一 〔宋朝〕

禅禅,风生木杪,叶坠庭前。唧唧寒蛩吟破壁,声声归雁度辽天。诸人若也会得,此去吴屯不远。若也不会,蓝溪水透洋边。阿呵呵,笑倒武夷张大仟。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释惟一 〔宋朝〕

建岭云,建溪水。缥缈无边,渊深无底。尽情收拾归来,点滴无非珍贵。抛向诸人面前,切忌自生拟议。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成语首拼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