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诗》是魏晋时期王粲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从军途中的情景和内心感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朝早离开邺都桥,黄昏渡过白马津。逍遥行走在河堤上,左右回望我所率领的军队。连绵的船只超过万艘,披甲的士兵达到千万人。我引导他们向东南进发,决心一举立下功勋。谋略和计策在帷幄之中运作,一切源自我圣明的君主。可惜我无法时刻谋划,如同身为具体官员的臣子。我只能在坚定的内心默默奉献,微不足道的绘画无法展示出来。许多历史上的完美士人,都因一言之差而败亡于秦国。我有着朴素的餐食责任,深感惭愧与檀人作战。虽然没有铅刀可以使用,但我仍然希望能够奋发身心。
诗意和赏析:
《从军诗》通过描述从军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军人的忠诚、执着和无奈。诗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的行军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军队的庞大规模和士兵的严整队伍。作者通过"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等形象描写,突出了军队的强大和气势。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愧疚之情,他思考着如何为国家、为君主立下功勋,但又感到个人力量的无奈和局限,只能默默奉献,无法时刻筹谋。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以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这首诗词中的意境简洁而深远,通过对军队壮观场景的描绘和对作者内心的表达,展示了王粲作为一名军人的情感和追求。诗词充满了忠诚、奉献和无奈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身责任的自省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短有力的语言传递出作者对军旅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王粲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