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百姓吟(为郑相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大蒙矜恤)》是唐代孟郊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在贫瘠的河南地区,百姓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艰辛,同时表达了对当时郑相的关怀和赞美。
诗词原文: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译文:
在没有火炉的土地上长眠,半夜全都哭喊。
冷箭从何处射来,针刺风让人痛苦困扰。
霜吹破四面墙,苦楚无法逃避。
高堂敲钟品酒,一直听到天明时闻到烹炮声。
寒冷的人愿意变成蛾,烧死那华贵之膏。
华贵之膏隔离了仙界罗帐,虚幻缠绕无数磨难。
最终落地死去,踏地而行享受自由。
享受自由的人是谁?君子为郁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寒冷贫困的河南地区百姓的生活状况为背景,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支持。诗中以具体的寒冷生活状态和形象描绘,展示了百姓们的痛苦和艰辛。同时,诗人也对郑相的恩德表示敬意和感激。
诗中的“高堂搥钟饮”形象地刻画了富家人在温暖的高堂中享受着美酒的场景,与百姓们在寒冷中挨冻形成鲜明对比。诗的结尾,以“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表达了诗人的理想追求,希望能够摆脱寒冷的环境,追求自由和安乐。
整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贫苦百姓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阶级困境,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与关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