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是文天祥在宋代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己卯十月初一到燕越五日,我受到狴犴的攻击,深感触动而作此诗。珙璧(古代的一种礼器)衣冠传承了十六代,却没有一个士人在君王面前死去。我自愧不如重赵(指重赏)的九鼎,幸好还能效法延韩(指延长寿命)。孟博(指孟子)只有一个囊头(指贫穷),却真心自爱;杲卿(指杲子)说话却被人嘲笑,要谁来怜悯。在人间,我相信有一张网常常存在,而在万古之间,西山上的明亮月光依然悬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反思以及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文天祥在诗中自谦不如古代的重赏九鼎,但他幸运地能够效法延长寿命的延韩。他提到孟子虽然贫穷但自爱,而杲子虽然被人嘲笑但不受他人怜悯。最后,作者表达了他对人世间有一张无形的网存在的信念,同时将这种信念与永恒的西山明月相对照。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文天祥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在诗中以自身为例,通过对重赏九鼎和延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自谦和幸运之感。他提到孟子和杲子,强调了他们在艰难环境中的自尊和坚持。最后,通过描绘人世间的无形网和永恒的西山明月,作者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邃思考和超越感。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坚忍不拔、对人生的思索和超越世俗的情怀,展示了文天祥的人格和思想特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