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遣意二首》
啭鸟枝头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息,幽居不求名。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这首诗写了一位隐居的诗人的心情和情景。
诗中描写了黄鸟在枝头啭鸣,白鸥在水面上飞翔的场景。诗人眺望远处的田野和孤村,野花飘落在一条小径上,春水在村庄附近流动。
诗人感叹自己已经老去,但仍然要努力生活。诗中描述了衰年催熟黍子,细雨将橙子移动。作者逐渐喜欢上了与人无交往的生活,不追求名利。
诗中还描写了屋檐上微弱的阴影和流动的河水。诗人描写了河上的小船上燃烧着明亮的火焰,宿雁在细沙上聚集。
诗人写到云遮住了初弦的月亮,花香传递到小树上。邻人有美酒,诗人的邻居可以给他借酒,但是诗人的儿子就算是稚气未脱仍然可以打赊帐去买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的诗人纯朴的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抒发了对岁月的感叹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抒发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