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淮安》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初二日,车马发淮安。
行行重行行,天地何不宽。
烟火无一家,荒草青漫漫。
恍如泛沧海,身坐玻璃盘。
时时逢北人,什伍扶征鞍。
云我戌江南,当军身属官。
北人适吴楚,所忧地少寒。
江南有游子,风雪上燕山。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文天祥在九月初二日从淮安出发的情景。他坐在车上,行驶在荒草丛生的道路上,感叹天地之间的广阔。他看到烟火无一家,意味着战乱使得人们无家可归。他感觉自己像是漂浮在辽阔的大海上,坐在玻璃盘上,仿佛与世隔绝。他时常遇到北方的士兵,他们骑着马匹,扶着征鞍,征战在外。他自称是江南的军官,属于军队的一员。北方的士兵来到吴楚地区,担心这里的气候不适应。而江南有很多游子,他们在风雪中上燕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旅途和所见所感。通过描写荒凉的景象和流离失所的人们,诗人表达了对战乱和流亡生活的思考和感叹。他以自己的身份为军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担忧。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