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世间多少能诗客,
谁是无愁得睡人。
自我夜来霜月下,
到头吟魄始终身。
中文译文:秋夜,世界上有多少有才华的诗人,
谁能够无忧无虑地入睡。
我自己独在夜晚,霜月下,
一直吟咏,我的魂魄始终都在动荡。
诗意:这首诗以秋天的夜晚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思考。诗人感叹世间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然而,能够无忧无虑地入睡的人又有几人呢?诗人自己在秋夜中独自一人,仰望着清冷的月亮,沉浸在自己的诗意之中。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内心世界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赏析:诗人使用了简练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世间诗人和自己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才情的旺盛。诗人在秋夜中吟咏,寻求内心的慰藉和寄托,通过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忧愁,彰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奉献。整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笔墨勾勒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回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