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于谦_古诗文网 于谦 〔明朝〕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

花好容颜不常好,叶似罗裙怨秋早。

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怨红愁将奈何。

年年采莲逞颜色,采得莲花竟何益。

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常作客。

万里关河归未得,争如池上锦鸳鸯,双去双来到头白。

采莲复采莲,采莲还可怜。

愿比莲花与莲叶,不论生死根相连。


单字解释:

采莲曲翻译、赏析和诗意

《采莲曲》是明代于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

花好容颜不常好,叶似罗裙怨秋早。

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怨红愁将奈何。

年年采莲逞颜色,采得莲花竟何益。

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常作客。

万里关河归未得,争如池上锦鸳鸯,

双去双来到头白。采莲复采莲,

采莲还可怜。愿比莲花与莲叶,

不论生死根相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采莲的场景,以莲花和莲叶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第一句“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描绘了作者一天中不断采摘莲花和莲叶的景象,莲花艳丽,莲叶嫩绿,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花好容颜不常好,叶似罗裙怨秋早”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花虽然美丽,但容颜不会永恒,莲叶像是怨恨早秋来临。

接下来的几句“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怨红愁将奈何”通过描绘秋风吹动碧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愁和忧伤。绿色代表了莲叶的忧愁,红色代表了莲花的忧伤,暗示了人世间的痛苦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年年采莲逞颜色,采得莲花竟何益。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常作客”表达了作者对功利和虚荣的质疑。每年都采摘莲花,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美丽,但采得的莲花到头来又有何用呢?莲花虽然美好,却缺乏情感,而丈夫却常常远离家园。

最后两句“万里关河归未得,争如池上锦鸳鸯,双去双来到头白。采莲复采莲,采莲还可怜。愿比莲花与莲叶,不论生死根相连”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团聚的向往和感伤。作者远离家乡,无法回到万里之外的关河,而与丈夫之间的相聚也像是池上的锦鸳鸯,时隔时合。采莲的行为成为了对家庭团聚的隐喻,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无奈之情。

整首诗以采莲为线索,通过对莲花、莲叶和夫婿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幻和人情冷暖的感慨。莲花和莲叶象征着美好和珍贵,但它们都是无情的,而夫婿则常常离家,使作者对家庭团聚的向往更加强烈。整首诗写景婉约,情感深沉,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于谦其他作品

采莲曲

于谦 〔明朝〕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花好容颜不常好,叶似罗裙怨秋早。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怨红愁将奈何。年年采莲逞颜色,采得莲花竟何益。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常作客。万里关河归未得,争如池上锦鸳鸯,双去双来到头白。采莲复采莲,采莲还可怜。愿比莲花...

题画

于谦 〔明朝〕

江村昨夜西风起,木叶萧萧堕江水。水边摐蓼正开花,妆点秋容画图里。小舟一叶弄沧浪,钓得鲈鱼酒正香。醉后狂歌惊宿雁,芦花两岸月苍苍。...

古意

于谦 〔明朝〕

妾颜如花命如叶,嫁得良人伤远别。别来独自守空闺,夜夜焚香拜明月。月缺重圆会有期,人生何得久别离。愿将身托蟾蜍影,照见良人不寐时。...
成语首拼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