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莺

李煜_古诗文网 李煜 〔唐朝〕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单字解释:

秋莺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秋莺》

作者:李煜(唐代)

残莺何事不知秋,

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

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

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

露华凄冷蓼花愁。

中文译文:

残莺不明白秋天为什么,

横穿过幽深的林木仍独自游荡。

老舌把一切倾听耳旁,

浅黄色的身影融入烟云中。

栖身于此,和世界背负着同样的悲伤,

如同笙箫美妙的声音被敲碎在鼓中。

不要再停留了,你应当回去了,

露水晶莹,寒凉的芦苇花也感到忧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秋莺》描绘了一种孤独而哀怨的景观,通过莺的形象来表达人们的离散和不安。诗的第一句“残莺何事不知秋”,表明了莺不明白秋天为什么会带来离别的季节,也暗示了莺对分别的不舍和不解。诗中的“横过幽林尚独游”表达了莺独自徘徊于幽林之间,象征着诗人李煜的孤寂和无奈。

第二联的“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描绘了莺用尽全力倾听,深黄色的身影融入烟雾之中。这句中的“老舌”形容莺尽可能地用尽全力去听,显示出莺的执着和热情。莺的身影融入烟流,暗示着莺的存在如同烟雾般飘渺,乍现又忽隐,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孤寂和哀伤。

倒数第二联的“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通过芦苇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莺离去的心情。芦苇花在露水的映照下变得寒冷而凄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秋莺》以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离散。通过描绘莺孤独徘徊、执着倾听以及最终的离去,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并唤起了读者对逝去时光和已散离的思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其他作品

临江仙

李煜 〔唐朝〕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琼窗梦□留残月,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

望江南

李煜 〔唐朝〕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蝶恋花

李煜 〔唐朝〕

(一名一箩金、黄金缕、明月生南浦、凤栖梧、鹊蹋枝、卷珠帘、鱼水同欢)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成语首拼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