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绝人命】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谁能绝人命】出处

出自 唐朝 元结《贼退示官吏》

【谁能绝人命】的全诗

《贼退示官吏》

span>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单字解释:

【谁能绝人命】平仄韵脚

拼音:shuí néng jué rén mìng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时元结任道州刺史。此诗的小序交待了作诗的原委。癸卯年十二月,广西境内被称作“西原蛮”的一群强盗发动了武装暴乱,曾攻占道州(州治在今湖南道县)达一月余,其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第二年五月,元结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攻破了邻近的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和邵州(州治在今湖南邵阳),却没有再攻道州。诗人认为,这并不是官府“力能制敌”,而是出于“西原蛮”对战乱中道州人民的“伤怜”,相反,朝廷派到地方上的租庸使却不能体恤人民,在道州百姓“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舂陵行》)的情况下,仍旧残酷征敛,有感于此,作者写下了这首诗以警示征敛租税的官吏。

翻译及注释

翻译

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注释

⑴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

⑵道县:今湖南县道县。

⑶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属湖南省。

⑷边鄙:边境。

⑸与:通“欤”,吗。

⑹昔岁:从前。

⑺庭户:庭院。

⑻洞壑(hè):山洞,沟壑。

⑼井:即“井田”;井税:这里指赋税。

⑽晏:晚。

⑾世变:指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

⑿戎旃(zhān):战旗,一说为军帐。

⒀典:治理、掌管。

⒁见全:被保全。

⒂将王命:奉皇上的旨意。

⒃绝:断绝。

⒄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委符节:辞官。

⒅引竿:拿钓竿,代指隐居。刺船:撑船。

⒆将:带着。就:靠近。

⒇湖:一作“海”。

赏析

此诗和《舂陵行》都是作者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而在斥责统治者对苦难人民的横征暴敛上,此诗词意更为深沉,感情更为愤激。

在诗中,元结把起义的少数民族称之为“贼”,固然表现了他的偏见,但他把“诸使”和“贼”对比起来写,通过对“贼”的有所肯定,来衬托官吏的残暴,这对本身也是个“官吏”的作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由“昔年”句至“日晏”句,先写“昔”。头两句是对“昔”的总的概括,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三、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作铺垫。这一段的核心是“井税有常期”句,所谓“井税”,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赋税,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租庸调法;“有常期”,是说有一定的限度。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是“日晏犹得眠”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便为后面揭露“今”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

第二段从“忽然”句到“此州”句,写“今”,写“贼”。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安史之乱以来,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后来又任道州刺史,正碰上“西原蛮”发生变乱。由此引出后四句,强调城小没有被屠,道州独能促使的原因是:“人贫伤可怜”,也即“贼”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这是对“贼”的褒扬。此诗题为“示官吏”,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告戒官吏,所以写“贼”是为了写“官”,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

第三段从“使臣”句至“以作”句,写“今”,写“官”。一开始用反问句把“官”和“贼”对照起来写:“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这是抨击官吏,不顾丧乱地区人民死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而下两句指陈事实的直接描写:“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更活画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和前面“井税”两句相照应,与“昔”形成鲜明对比,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接下来的两句:“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以反问的语气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揭示了“时世贤”的残民本质。“绝人命”和“伤可怜”相照应,“时世贤”与“贼”作对比,这里对“时世贤”的讽刺鞭挞之意十分强烈。更为可贵的是诗人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绝人命”,也不愿作“时世贤”的决绝态度,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诫。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归老”句,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作者是个官吏,他是不能违“王命”的,可是作“征敛者”吧,他又不愿“绝人命”。诗人对待这一矛盾的处境的办法是:宁愿弃官,归隐江湖,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谓贤臣。这是对统治者征敛无期的抗议,此处充分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民瘼的热情关心。

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浮艳诗风,主张发挥文学“救时劝俗”(《文编序》)的社会作用。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都指陈事实,直抒胸臆,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如从胸中自然倾泄,自有一种感人之处,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沈德潜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

《谁能绝人命》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zéi tuì shì guān lì
贼退示官吏

xī suì féng tài píng, shān lín èr shí nián.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quán yuán zài tíng hù, dòng hè dāng mén qián.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jǐng shuì yǒu cháng qī, rì yàn yóu dé mián.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hū rán zāo shì biàn, shù suì qīn róng zhān.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jīn lái diǎn sī jùn, shān yí yòu fēn rán.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chéng xiǎo zéi bù tú, rén pín shāng kě lián.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shì yǐ xiàn lín jìng, cǐ zhōu dú jiàn quán.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shǐ chén jiāng wáng mìng, qǐ bù rú zéi yān?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jīn bǐ zhēng liǎn zhě, pò zhī rú huǒ jiān.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shuí néng jué rén mìng, yǐ zuò shí shì xián!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sī yù wěi fú jié, yǐn gān zì cì chuán.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jiāng jiā jiù yú mài, guī lǎo jiāng hú biān.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元结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