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唐朝 贺知章 的《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 j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
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
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
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
无贻汉国忧。
中文译文:
经常经历断断续续的消息传来,
再次见证了心绪痛苦的场景。
送别子弟如今已成事实,
令人回想起日前的忧愁。
半是晴朗,半是阴雨交加的陇山云,
边境的草原已经进入夏季秋意。
万里长城寄托着国家的希望,
不会给汉国带来任何忧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贺知章写给即将出征的战士的送别之作。诗人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战士们的深深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句“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描绘了长时间没有消息的状况,以及再度见到消息带来的绝望和痛苦。这一句十分形象地揭示了送别者内心的波动。
第二句“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表达了送别者对子弟出征的感叹和担心。诗人用“昔愁”一词,将过去和现在的忧虑联系在一起,强调了情感的延续性。
接下来两句“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以自然景物来烘托出忧虑与无奈的氛围。流转不定的陇山云象征着命运的变幻莫测,边境的草原在夏秋之交将迎来离别的气息,给人一种无法抗拒的触动。
最后两句“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表达了送别者对长城的寄托,并表明他们的离别并不会给国家带来忧虑。这是一种豪迈的情感,也是对国家强大力量的信心。
整首诗以简练而准确的表达,表现了作者面对战争背景下的离别与担忧,展现了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诗人独特的表现手法,将战士和国家联系在一起,使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sòng rén zhī jūn
送人之军
cháng jīng jué mài sāi, fù jiàn duàn cháng liú.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sòng zi chéng jīn bié, lìng rén qǐ xī chóu.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lǒng yún qíng bàn yǔ, biān cǎo xià xiān qiū.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wàn lǐ cháng chéng jì, wú yí hàn guó yōu.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好酒,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