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明朝 唐寅 的《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
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
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
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
再挑灯火看文章。
中文译文:
夜晚来临,我斜靠在枕头上,细细思量着。
独自躺在床上,残留的灯光透过夜晚的时光漏尽。
深深忧虑使得我的鬓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白,
不知道腰带何时变黄。
人们说死后还会经历三次跳跃,
而我却想在生前经历一次重大的变化。
名声不显赫的时候,心灵依然永存,
再次点燃灯火,阅读那些文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夜读》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作品。诗人在夜晚静思时,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诗中的夜晚和残灯象征着短暂的人生和时间的流逝,唤起了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的鬓发变白和腰带变黄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衰老的不可逆转。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有所成就,经历一次重大的转变和突破。诗中的“三跳”指的是人们常说的死后经历的三次跳跃,意味着诗人希望在生前能够有所突破和超越。诗人坚信,即使名声不显著,但内心的追求和热情将永存不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再次点燃灯火,继续阅读文章的决心和执着。
这首诗词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和自我思考,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索。诗中的对比和象征手法,以及对时间流逝和名利虚妄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追求真理和内心世界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yè dú
夜读
yè lái yī zhěn xì sī liang, dú wò cán dēng lòu yè zhǎng.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shēn lǜ bìn máo suí shì bái, bù zhī yāo dài jǐ shí huáng.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rén yán sǐ hòu hái sān tiào, wǒ yào shēng qián zuò yī chǎng.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míng bù xiǎn shí xīn bù xiǔ, zài tiǎo dēng huǒ kàn wén zhāng.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不知腰带几时黄”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不知腰带几时黄”出自明朝诗人唐寅的 《夜读》,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