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朝 辛弃疾 的《西江月》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
来时诵我伴牢愁。
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
锦囊来往几时休。
已遣蛾眉等候。
《西江月》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粉面都成醉梦,
霜髯能几春秋。
来时诵我伴牢愁。
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
字居罗赵前头。
锦囊来往几时休。
已遣蛾眉等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感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消逝,自己已经面容憔悴,白发如霜,但内心的情感却依然如昔。他感慨万分地说,当初离开故乡时,曾有人陪伴他一同感受牢骚和忧愁。而现在,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了一位熟悉的面孔,仿佛是在古旧的时光中再次相遇。他的诗篇被放在书籍的边上,字句居于众多文人墨客之前,他的才华无法得到尊重和认可。他感到如锦囊般来来往往的岁月,何时才能停息。然而,他已经让那双美丽的眉眼等候已久。
赏析:
辛弃疾以独特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将自己的思念与追忆融入了这首诗词之中。他以简练的文字,描绘出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通过对自己外貌的形容,他抒发了岁月的无情和光阴的流逝。他的诗篇被放在阴暗的角落,字句被他人超越,但他内心的情感依然如旧。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时光的无奈。他对于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简短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辛弃疾深情厚意的创作风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xī jiāng yuè
西江月
fěn miàn dōu chéng zuì mèng, shuāng rán néng jǐ chūn qiū.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
lái shí sòng wǒ bàn láo chóu.
来时诵我伴牢愁。
yī jiàn zūn qián shì jiù.
一见尊前似旧。
shī zài yīn hé cè pàn, zì jū luó zhào qián tou.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
jǐn náng lái wǎng jǐ shí xiū.
锦囊来往几时休。
yǐ qiǎn é méi děng hòu.
已遣蛾眉等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来时诵我伴牢愁”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来时诵我伴牢愁”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 《西江月》,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