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草色遥看近却无】出处

出自 宋朝 苏轼《减字木兰花》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全诗

《减字木兰花》

莺初解语。

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

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

颠倒红英间绿苔。


单字解释:

【草色遥看近却无】平仄韵脚

拼音:cǎo sè yáo kàn jìn què wú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减字木兰花翻译、赏析和诗意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初来时的美好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莺鸟初次含羞解开嘴巴,

春天最美好的时光来到了。

细雨轻柔如丝如酥,

远远望去,绿草近在眼前却无。

不要推辞,让我倒在醉意中。

花儿不等人开放,时光易使人衰老。

不要等到春天再回来。

红色的花朵覆盖了绿苔,颠倒了本该相间的颜色。

诗意: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来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追求美好的心情。诗中通过描绘莺鸟初次鸣叫、微雨细腻的景象,以及远观近看草色的变化,展现了春天初至时的独特魅力和美丽景色。作者借春景抒发了对岁月易逝、光阴荏苒的感慨,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等待春天的归来。最后一句描述了红花和绿苔颠倒的景象,借以表达对于反常现象的感叹和对正常秩序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意境描绘了春天初至的美景,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对自然之美的敏感。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手法,将春天初至的微妙细腻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莺鸟初鸣、微雨如酥和草色的遥近转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此外,诗中的“休辞醉倒”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欢乐和醉意的渴望,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最后一句的“颠倒红英间绿苔”则通过形象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于秩序的向往和对于正常状态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以及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呼唤人们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草色遥看近却无》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jiǎn zì mù lán huā
减字木兰花

yīng chū jiě yǔ.
莺初解语。
zuì shì yī nián chūn hǎo chù.
最是一年春好处。
wēi yǔ rú sū.
微雨如酥。
cǎo sè yáo kàn jìn què wú.
草色遥看近却无。
xiū cí zuì dào.
休辞醉倒。
huā bù kàn kāi rén yì lǎo.
花不看开人易老。
mò dài chūn huí.
莫待春回。
diān dǎo hóng yīng jiān lǜ tái.
颠倒红英间绿苔。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