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春夏改】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一朝春夏改】出处

出自 唐朝 李世民《初夏》

【一朝春夏改】的全诗

《初夏》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珮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单字解释:

初夏翻译、赏析和诗意

《初夏》

一朝春夏改,

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

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

横丝正网天。

珮高兰影接,

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

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

始复有山泉。

《初夏》诗意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季节的变迁以及自然景色的变化。整首诗以物换句,通过春夏更迭,鸟儿和花朵在一夜间改变了原本的位置,展现了季节转换的迅猛。

诗中描绘了春季和夏季的细微差别,用“阴阳深浅叶”和“晓夕重轻烟”来形容春日和夏日的不同景象。春天的叶子浅绿而嫩,夏天的叶子深绿而浓;春天的烟轻浅而散,夏天的烟重浓而聚。

诗中的“哢莺”是形容鸟儿的鸣叫声,它们依旧在宫殿中响着;“横丝正网天”形象地描绘了细细的丝网盘在天空中,成为了鸟儿飞翔的屏障。

下半首诗则以细腻的描写展示夏季的景致,高挂的珮上连着花草的倒影,丝带的细致纹饰和草地的纹路相连成一体;蓝色的鱼惊起船右侧,黑色的燕子在屋檐前舞动。这些都呈现了初夏的生机勃勃。

最后两句“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则是对人们追求山泉清流的向往与想象,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季节间的变化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世情的变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运用对比和比喻,将景物描绘得细致入微,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一朝春夏改》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chū xià
初夏

yī zhāo chūn xià gǎi, gé yè niǎo huā qiān.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yīn yáng shēn qiǎn yè, xiǎo xī zhòng qīng yān.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lòng yīng yóu xiǎng diàn, héng sī zhèng wǎng tiān.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pèi gāo lán yǐng jiē, shòu xì cǎo wén lián.
珮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bì lín jīng zhào cè, xuán yàn wǔ yán qián.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hé bì fén yáng chù, shǐ fù yǒu shān quán.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一朝春夏改”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一朝春夏改”出自唐朝诗人李世民的 《初夏》,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