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1336年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萨布兹)。其祖先做过察合
台的大臣。父亲死后继为碣石的一名封建城主。“帖”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为多音字,在台湾的《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学术网络第四版中为tiè木儿,并另处注有帖tiē姓。“帖木儿”之类的译名多出现于元代之后的史籍,恰处于中古汉语末期近代汉语之“入派三声”的时期。考虑“帖”字原纯为入声,以及读[tiē]音时与“贴”字的异体关系,[tiè][tiě][tiē]三种念法皆可。虽然他做了察合台汗,实际上只是傀儡,帖木儿是事实上的统治者,后来被帖木儿杀死又立了一个察合台汗国可汗。帖木尔是突厥人,信仰伊斯兰教,接受了离得很近的邻居波斯的诸多文化。在文化意识上倾向波斯文化。
1336年帖木儿出世。
1362年,帖木儿率兵起义,起兵反抗蒙古人,时年26岁。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从明洪武二十年(1388年)起,帖木尔希望与明朝建立军事同盟,共同反抗蒙古人统治。多次遣使结盟明朝,与中国建交。
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中亚)1389年征服阿富汗
1390年征服东察合台汗国(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新疆的部分地区)
1393年征服波斯。
1396年,帖木尔扣押各国使节,包括明朝与奥斯曼帝国使节,表示对外宣战,开始第二阶段的国土扩张。
1398年南征印度。
洪武三十年(1398年)再次扣押、虐待明朝使节。
1399年末西征土耳其,于1402年征服。
1402年在安卡拉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闪电”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国成为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击败奥斯曼帝国的同时间接地保存了基督宗教文化与整个欧洲。而从小亚细亚带回的艺术家、工匠与学者,则留给撒马尔罕无数无价的传世建筑,使该处在其孙兀鲁伯的经营下,成为了中亚伊斯兰文化的中心。